从“听见炮火”到“精准打击”,江铃改装创业新突围
2025 年上半年,国内多个汽车细分市场呈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而江铃汽车集团改装车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江改”)在各领域均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在工程车市场,1-6 月国内市场总量为 1780 辆,同比增长 24%;江改销量达 680辆,同比增长 105.4%,增速远超市场平均水平,市场份额攀升至38%,较以往增长 15个百分点,在该领域展现出强劲的竞争力。检测车市场方面,1-6月国内总量为 439辆,同比基本持平;江改销量 97 辆,市场份额为 22.1%,稳步扩大着自身的市场版图。营运商务车市场中,1-6月国内总量为 2843 辆;江改销量463辆,同比增长 131.5%,市场份额占比 16.29%,增长势头迅猛。此外,江旅房车销量达 267 辆,同比增长 34%,在市场下行的大环境中逆势上扬,市场份额为 5.3%。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并非偶然,背后是江改在管理模式上的创新与突破。这份“创业式”突围,为各细分市场的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让公司能够精准把握市场脉搏,快速响应客户需求,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01
江改速度:事业部模式点燃发展新引擎
今年 4 月初,江改商旅车事业部收到了来自新疆的紧急需求—— 当地急需 100 辆商旅车,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旅游旺季。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就此展开。

“新疆每年 5 月起就进入旅游旺季,随着私人订制线路需求激增,十座以下的商旅车成了紧俏资源。”江改商旅车事业部项克冲语气中满是急切,“这个订单来得特别急,客户要求必须在 5 月之前全部交付,才能赶上旅游旺季的用车高峰。”

接到需求后,江改商旅车事业部集体开启“攻坚模式”。他们第一时间与新疆客户取得联系,深度挖掘客户对商旅车的各项订制要求 —— 从车内座椅的人体工学布局、超大储物空间的模块化设计,到适应新疆复杂气候的加强型空调系统,再到融入地域文化元素的车辆外观标识,无一不细致考量。事业部在 24 小时内完成初步方案设计,48 小时敲定最终改装蓝图,将客户需求精准转化为产品参数。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江改事业部大力协调资源,快速整合,迅速搭建起横跨江铃股份公司、实顺物流公司及多家核心物料供应商的协同网络。针对底盘供应,事业部与江铃股份公司建立专项对接机制,明确 100 辆福顺底盘的工艺标准和交付节点,确保底盘性能与后续改装需求无缝衔接;对于物料采购,事业部依据研发方案制定详细物料清单,通过集中议价和联合备货,有效降低了关键零部件采购成本;在物流环节,协调设计联运方案以节省运送时间。
“在兄弟单位和合作伙伴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下,我们制定了三个‘七’的攻坚方案。从底盘进厂到改装下线,每道工序事业部都制定了质量标准和时间节点,确保供应链高效运转。” 项克冲介绍道,“江铃股份公司七天内提供 100 辆福顺底盘,我们事业部用七天完成改装,实顺公司七天内送达。按照常规情况,像这种百辆批次的订单,从底盘生产交付、改装车的物料准备,到物流运力调配,整个流程下来至少需要一个半月以上的时间才能完成交付。这次能够压缩到 21 天,离不开各方的大力支持。 ”

当最后一辆商旅车通过严格的出厂检测,缓缓驶入发运车队时,厂区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 在短短 21 天里,从方案设计到零部件采购,从车间改装到质量检测,再到跨越数千公里的长途运输,100 辆崭新的商旅车如同训练有素的 “钢铁战队”,整齐划一地送达新疆客户手中。这些融入了地域文化元素的车辆,不仅完美满足了客户在 5 月旅游旺季的用车需求,更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开启了 “行走的口碑传播”:无论是在乌鲁木齐的大巴扎景区,还是在伊犁的草原牧道,印有江铃标识的商旅车凭借舒适的驾乘体验、可靠的性能表现,成了游客们口中 “值得信赖的伙伴”,真正成为江铃汽车流动的广告,让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的品牌理念深入人心。
“成立专注各改装细分领域的事业部,是我们公司的改革举措之一,首要目标就是扎进市场深处,从‘听见炮火’转变到‘精准打击’。我们要求团队走出办公室,跑到旅游景区、运输公司、医疗机构一线去,像新疆这次的订单,正是事业部在西北市场调研时捕捉到的需求信号 —— 私人订制旅游热潮下,十座以下商旅车存在供给缺口。” 江改总经理熊志炜进一步解释,“在充分了解市场需求后,不是盲目生产,而是结合市场竞争态势和用户价格敏感度进行精准定价。比如针对旅游市场,我们会核算不同线路的运营成本,给出既能让客户接受又能保证合理利润的价格区间。”
“最终的落脚点,是打造真正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基于这一理念,江改首先试点成立了商旅车事业部和大健康医疗事业部。商旅车事业部紧盯旅游、商务出行市场的变化,此次为新疆客户设计的车型,就是在标准款基础上强化了空调制冷、行李舱容量等适应长途旅行的配置;大健康医疗事业部则深入了解各级医院的急救需求,开发出不同规格的救护车,满足基层医疗机构和三甲医院的差异化需求。这两个事业部全面主导营运商务车和医疗救护车的研发、质量管控及供应链体系建设,所有环节都围绕“市场需要什么就造什么”来展开,并在日常运营中持续优化成本、提升产品质量,让每一款产品都能精准对接市场,为公司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02
江改视野:组织变革撬动增长新曲线
2025 年初,当低空经济的春风尚未完全拂遍市场,江改事业部已凭借敏锐的嗅觉,在纷繁的市场信息与政策风向中精准捕捉到这一商机。

“在国家倡导下,多地已密集出台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 熊志炜的话语中透着对机遇的笃定,“为抢占先机,我们赶在农历春节前就召集销售与研发核心团队,召开低空经济发展策略研讨会,明确将公司核心资源聚焦于优势领域 —— 无人机及无人机反制系统的技术深耕与市场开拓。”
春节的喜庆氛围尚未散尽,江改事业部已火力全开加速推进各项工作。销售与研发人员紧密联动,全面复盘公司无人机及反制车型的历史项目经验,从过往实践中萃取养分。在此基础上,团队针对潜在应用场景展开深度市场调研,最终将发力点精准锁定无人机巡检、保障及反制三大方向。

将产品技术平台转向事业部模式,实则是让其蜕变为一个个充满活力的创业公司。“事业部的领头人优先选择产品开发与销售能力突出者,这些人正是我们着力培养的经营型人才,也是未来的创业先锋。” 熊志炜说道,“除制造环节外,从产品开发人员的甄选、销售团队的组建,到市场调研、产品研发、采购统筹,乃至终端定价,全由事业部负责人一手敲定。” 这种高度自主的管理模式,让事业部负责人宛如创业公司的 CEO,能凭市场动态灵活决策,在机制上更好发挥懂经营善管理有技术的人才的潜力。
高效执行力是创业团队的鲜明特质。事业部在一季度便完成三大方向的完整市场推广方案构建,5 月亮相北京警博会的首款皮卡无人机巡检样车,用快速的响应收获了热烈的市场反馈。
“人员配置上,事业部拥有充分自主权。公司给予一定费用额度,人员数量由事业部自主决定。” 熊志炜介绍道,“由于考核核心是利润,人员过多会直接推高成本,因此负责人在人员配备上会精打细算,这与传统企业‘人多好办事’的思维截然不同,恰恰契合创业公司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特质。我们期待这些部长成长为懂经营、能独立操盘的创业人才。”
首战告捷后,事业部延续着创业团队的精进姿态,持续深化业务布局。目前,团队正依据展会反馈加速迭代优化产品,力求以更优品质响应市场需求。与此同时,全国性代理商及伙伴赋能活动已进入策划阶段,目标是以最短周期完成渠道能力建设与产品认知渗透,为年底关键项目落地筑牢根基,全力促成业务开花结果,这一系列动作尽显其在市场拓展中的决心与魄力。
“一个事业部,就是一家完整的创业公司。以往公司各产品线混编运营,虽开发项目众多,但在单一市场的攻坚力度不足,与客户距离较远,难以精准捕捉需求与市场变化。而今,事业部作为‘创业公司’,能扎根一线直面客户,快速响应市场波动。” 熊志炜表示,更重要的是,这一模式推动团队对行业的研究更为透彻:过去销售人员不懂研发,研发人员不了解市场需求,如今事业部将市场与研发力量整合为有机整体,以市场需求倒逼内部改革,极大提升了团队战斗力与市场竞争力,并具备了创业公司的前瞻视野与攻坚能力。

从极速响应新疆紧急订单的“江改速度”,到低空经济新赛道的“江改视野”,江改以事业部制为引擎,完成了一场从“被动生产”到“主动创变”的深刻转型。这不仅是管理模式的革新,更是发展理念的跃迁——它将市场的脉搏转化为研发的节奏,将客户的呼声沉淀为产品的语言,在每一个细分领域精耕细作,最终汇聚成逆势上扬的磅礴力量。
当传统的组织壁垒被打破,当每一个事业部都成为一个充满激情的创业单元,企业便不再是巨轮,而是化身为一支反应敏捷、方向一致的舰队,既能迎风破浪,也能在细分市场的蓝海中开辟新的航路。江改的实践印证了一个道理:唯有与市场同频共振,方能与时代并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