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装牛栏的斯堪尼亚P380实拍,退役的国三车,仍在发挥余热
老车的能见度越来越低,很多物流用车在从一线退役之后命运不一,报废拆件可能是最坏的下场,待遇好点的就去场内倒短倒箱作业,每天都重复着枯燥而又充满技术的活。
在前一段时间的出行里,经停了某个城市,在这个城市的物流园内见到了一辆退役的斯堪尼亚牵引车,据悉这辆车目前是在园内倒箱作业,仔细观察这辆车后发现配置还是可圈可点的。
很显然这是一辆P系的斯堪尼亚,在早些年是服役于干线物流的车辆,橙色的车漆在经历了十年风吹日晒后已经开始暗淡失色,远看就有岁月的痕迹。
P系的驾驶室是斯堪尼亚物流用车中尺寸最小的,低矮的高度并不能给车辆带来很大的空间,但是底盘都是一样的,价格还便宜一些,所以在当时买P系重卡的也不在少数。
这辆车是一个斯堪尼亚5系的外观,这一代车型的进气格栅被称作“鬼脸”,在标配车型上用的是灰黑色与车身颜色撞色的搭配,加上过渡设计的长条式格栅造型,外观颜值方面的评价是褒贬不一的。
当时的车后视镜还都是驾驶员一侧只有主镜,副驾驶一侧主副镜的配置,主驾驶如果需要上面的副镜则需要另外选装,不过原厂的配件是很贵的,听老驾驶员讲这款车的原厂后视镜在当时需要8000元。
前面加装了一副防撞钢栏,这样的钢栏在一些地方也叫“牛栏”,之前国内也没流行起来加装这个,现在被法规限制后加装牛栏的车几乎就成了稀有物种。
这种牛栏的安全性是非常高的,可以缓和一段冲击,不过对前车尤其是小车几乎是致命伤,但是这个配置在地广人稀的澳大利亚非常受卡车司机喜爱,毕竟路上会动不动窜出个袋鼠来。
车辆采用普通车顶的全尺寸卧铺驾驶室,虽然说是一个接近平顶的驾驶室,但是用户依然可以选配单卧铺和上下双卧铺,如果配置上下双卧铺的话两个卧铺的间距就会非常的小。
驾驶室左侧的导流罩是可以前后推拉的,这样方便人员上大梁上面检查或者操作接驳挂车。车顶部的导流罩是带有高度调节的,驾驶员通过下面的摇把即可完成操作,调整好导流罩的位置与大箱完美匹配之后可以降低风阻,提高燃油经济性。
P系低矮的驾驶室无需太多台阶,两级的踏板就能帮助驾驶员轻松上车。
在副驾驶一侧踏板周边还有一个很独特的配置,上面一阶踏板下面有一组接口,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是干啥的。其实这是一个发动机加热接口,将电缆插入接口中,系统便会对冷却液进行加热,一直预热到合适的发动机工作温度。
车门是拉不开,只能从后窗看看这辆车的内饰。
从官网上找到了一张P系CP19驾驶室(与文章车型驾驶室型号相同)的图片,因为斯堪尼亚5系是介于4系和6系之间,所以在内饰设计风格上是能看到两个系列的影子的,这一代的内饰布置就开始添加更多的人机工程学设计,工作台采用环湾式造型,常用按键周边式布局,在操控便利性和质感上都有提升。
这个车带后视镜加热和自动空调,在当时也算是高端配置了。
隐隐约约能看着挡把子,这是个手动箱,型号是GR900,采用8+1的挡位模式。斯堪尼亚和沃尔沃的手动挡挡把用的环保材料,使用频率一高就老化,所以看到很多老车的挡把都不是很完整。
老斯堪尼亚的手动挡挡把都是可以提起来向下放倒的,这样有助于增加车内空间利用率。
这一代的斯堪尼亚P380用的还是老款的DC12 17型柴油直喷发动机,机器带废气涡轮增压和中冷,使用中置凸轮轴结构,因为是欧III/国III排放,所以在燃油供给方面并没有使用高压共轨,而是一直采用传统的泵喷嘴结构。
机器最大输出马力为380匹,峰值扭矩1900N.m,最大扭矩输出转速为1300rpm,这样的数据放在当时国三290、340当道的时候还是略胜一筹的,不过耐用性要好得多。
变速箱刚才说过了,8挡手动箱子,带副箱的。
双边共800升的铝合金油箱,在当时妥妥的高速长途利器,这样的油箱容量至少可以给车辆提供2000公里不用加油的条件。
车辆采用6X2R的底盘,最后一桥为提升桥,二轴是载荷12吨的驱动桥,从标志性的尖轴头来看是单级减速桥,问了一个和这辆车买的一批的车主,据其描述是3.07速比的差速。
后驱动桥的后方鼓出来一块,这一块是车桥齿轮油的滤芯,有这个装置可以提高齿轮油的质量,为车桥带来更好的润滑效果。
后面的悬架是斯堪尼亚独特的拖拽臂式气囊悬架,这种悬架单桥只有两个气囊,与钢板组合连接,具有良好的车桥定位性,可以省去推力杆。
随着环保政策的不断推进,大批量的国三车和我们说了再见,像这样的经典车型能见度也会越来越低,或许再过一段时间拆车厂就成了它们最后的归宿,活着不易,且看且珍惜。
图/文:夜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