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转元素周期表第一名 上汽大通氢能源的进击之路
新能源汽车的燃料种类不止有纯电,氢能源作为世界公认的清洁能源,也以未来理想的新能源形式出现在了汽车工业当中。目前在我国,氢燃料电池的汽车逐渐成为了主流品类,其转化效率高达60%-80%,为内燃机的2-3倍。采用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汽车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零排放、零污染。
在日益成为国家、行业乃至市民聚焦点的氢能源汽车领域,有一家车企及旗下氢能源车型格外“显眼”,近年更是有着极高的出镜率。一方面,它“驶入寻常百姓家”,不仅组成氢能源乘用MPV车队大批量交付用户,还上线享道出行平台载市民行驶在上海街头。另一方面,它也赋能行业发展,无论是年中在上海举办的首届碳中和博览会,还是近期在北京开展的2023氢能燃料电池乘用车巡游、在海口举办的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都有它的身影。这家企业便是有着“氢能源汽车领导者”美誉的上汽大通,频繁出镜的车型是其打造的全国首款70MPa乘用化产品、全球首款氢能源MPV大家MIFA氢。

上汽大通作为中国汽车产业的领军企业,积极应对市场变化,率先投身于氢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逐步形成最大规模的乘用车市场化运营,并实现70MPa储氢技术、主被动安全设计与验证等多项技术引领,还开创了“网约出行”的氢能源汽车商业模式,让国家氢产业政策能够有切实落地的路径......一步一个脚印走来,目前上汽大通已拥有完善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及制造经验,俨然成为氢能源汽车领导品牌。
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为氢能源汽车产业起跑“铺路”
纵观长久以来氢能源发展之路,可谓困难重重,甚至一度举步维艰。尽管氢能源堪称未来社会的终极能源、绿色发展的最佳方案,但由于氢燃料电池技术起步较晚,开发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加氢站等配套设施也陷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世纪难题,整个汽车行业面对氢能未来发展之路却普遍不敢迈出“第一步”。然而,就在这时候,上汽大通却率先站了出来。

如果提到上汽大通在氢燃料电池车型上的探索之路,就要从开山之作FCV80说起,毕竟上汽大通在氢能之路的探索,FCV80轻客可以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产品,它是中国首款商业化运营燃料电池宽体轻客、国内第一款运用全新准入标准的燃料电池轻客车型,也是国际首款燃料电池轻客车型,2017年这款车的问世,意味着上汽大通成为最早布局氢燃料电池车领域、最早开展氢燃料电池商业化运营的企业。
背后更值得点赞的是,在这款车推出之前,在上汽集团整体战略下,上汽大通提前3年便决定启动燃料电池车研发项目,先于国内乃至全球汽车业同行,并逐步在电堆、储氢、控制氢安全等方面掌握核心技术,为商业化运营提供了技术支持。
作为氢能源汽车产业中整车端的引领者,在国内氢能源产业链雏形未见的情况下,上汽大通便选择躬身入局,摸着石头过河,上汽大通称之为“要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也正是这种精神,助力上汽大通逐渐走稳氢能源汽车产业进击之路。
随着上汽大通氢能之路的推进,从2017年至今,共有超过400台的上汽大通燃料电池轻客FCV80在上海、抚顺、佛山、大连、无锡、长治(山西)、青岛等城市进行示范运营,累计运营里程超过了550万公里。值得一提的是,抚顺地区车辆全年有2个多月的极寒天气,平均最低气温低于-20℃,最低气温甚至可以达到-30℃。在这样的极端天气下,FCV80运行状况依旧良好,产品的稳定性和环境适应性备受市场好评。可见,上汽大通依托的完全是技术实力,而并非“弯道超车”,每一步都是实打实的“真功夫”。

突破“卡脖子”技术瓶颈,引领行业向上发展
通过FCV80全国首个商业化运营成功,“第一人”、“开创者”等称号纷纷落于上汽大通之上。然而对于接下来的路线选择,行业又犯了难。彼时加氢站等基础设施的限制,依然是氢燃料电池车进一步推广的拦路虎、绊脚石,尤其是在需求量更大的乘用领域。

从商业化到乘用化过渡的“试水”,上汽大通再次牵头并且取得了成功。继FCV80之后,以经验积累为开创性前进的“燃料”,上汽大通不断进行技术迭代、产品创新、领域突破,首次将燃料电池技术带到乘用车领域,推出了引领级氢燃料电池MPV大家MIFA氢。这不仅是国内首款70MPa乘用化车型,还是全球首款高端氢燃料电池MPV。

大家MIFA氢采用130kW燃料电池系统与70MPa储氢系统,匹配高性能三合一电桥和国内领先的高倍率动力电池,其电堆功率、燃料经济性、使用寿命等关键性能指标均是国际一流。这款车仅需3~5分钟就可加满6.4kg高压氢瓶,NEDC标准续航里程可达605km,百公里氢耗1.18kg,折合每公里使用成本仅需4毛钱。
更值得一提的是,大家MIFA氢搭载新一代空气滤清系统,经过电堆内部多孔扩撒层和电化学过程,可有效净化空气中99.9%的PM2.5等颗粒物。据统计,一辆大家MIFA氢行驶一小时,可以净化100kg的空气,相当于150名成年人一小时正常呼吸的消耗量。

大家MIFA氢引领级产品力的背后,每项指标都格外拔尖,尤其是70MPa储氢技术。70MPa工作压力是国际上商业化车载储氢瓶的最高压力,技术含量比35MPa储氢瓶更高,技术难度更大。在大家MIFA氢之前,35MPa储氢技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70MPa却因法规限制、关键材料碳纤维依赖进口及需求低迷、配套技术不达标等因素而发展相对滞后。而大家MIFA氢则在行业普遍采用35Mpa储氢技术的现状下应用上了先进的70MPa储氢技术以及多项领先的氢燃料电池技术,这同样是上汽大通刻苦研发的成功结晶。
不仅如此,上汽大通还突破主被动安全等技术壁垒,完成了主动被动氢安全设计及验证,填补了行业空白。同时上汽大通也牵头参与起草了多项燃料电池国标,为氢能汽车安全国标做出贡献。大家MIFA氢在氢泄漏安全、碰撞安全和加氢安全三方面的技术成果,还可拓展应用至商用车版块全系车型,以先进技术开行业先河、引领行业向上发展,为后期国内的氢能源发展也有着深远意义。
“商业化+乘用化”双线推进,“网约出行”新模式开创者
毫无疑问,大家MIFA氢的推出,对用户和行业均具有深远的意义。除了上文提到的实现了技术引领,它还从产品走向生活,为用户绿色出行提供了新的选择。当然,这并不是空口白话,在行业普遍对其市场化运作持观望态度时,上汽大通率先出击,创造性地开启“网约出行”新模式——大家MIFA氢于2022年正式上线享道出行网约车平台,实现了全国最大氢能源乘用车市场化运营,这意味着上汽大通真正让氢能源车驶入寻常百姓生活,让市民出行就能坐上氢能源车。

据了解,大家MIFA氢在享道出行平台一上线便吸引大量关注。有偶然打到大家MIFA氢网约车的乘客对该车赞不绝口,也有特意选择大家MIFA氢下单的乘客,想要提前感受氢能源出行的新潮体验。不止乘客满怀好奇,这辆车也是平台司机跑单的得力助手。一位入驻享道出行平台多年的“老司机”提到,这是他第一次驾驶氢能源车,“从燃油车开到电动车,现在一听说平台有氢能源车,加氢5分钟能跑600公里,我立马就提出申请。”
如今,上汽大通已经有500辆氢能网约车投入示范运营,在上海示范总里程超570万公里,其中,单车最高示范里程达到7万公里,创氢能源MPV之最。市民出行打到一辆安静环保的氢能源车,这样的场景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家MIFA氢投入运营,在城市街头也已越来越常见。
此外,上汽大通还积极参与国际氢能合作项目,与国际知名企业共同探讨氢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在氢能源产品研发制造过程中,作为整车企业的上汽大通还牵头相关产业链企业实现氢能源转型,积极投身于氢能源转型的浪潮中,推动上游供应链企业迈出从0到1的关键一步。

在氢能源汽车的推广方面,上汽大通也作出了巨大努力。为了提高消费者对氢能源汽车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上汽大通举办了一系列氢能源汽车体验活动,让消费者亲身感受氢能源汽车的魅力。
总体来看,在氢能源汽车布局时间上,上汽大通FCV80率先入局,成为国内乃至全球的首款;在市场化运营规模上,上汽大通大家MIFA氢率先走进乘用领域,带来全国最大规模的运营案例;在创新技术上,上汽大通70MPa储氢技术以及主被动安全的设计与验证等,纷纷实现行业引领;在模式上,上汽大通也成为“网约出行”新模式的开创者,助力国家氢产业政策能够有切实落地的路径......从多重角度来看,“氢能源汽车领导者”已然可以成为上汽大通的代名词。
未来,上汽大通将继续加大在氢能源汽车领域的研发投入,不断优化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上汽大通还将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将先进的氢能源汽车技术带到全球各地,为全球绿色出行事业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