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共创”研发,长城商用车想造一台让用户认可的重卡
当长城商用车的CTO孙玉跟四位卡友一块儿站在发布会的聚光灯下,注定会在国产重卡车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没有西装革履的专家来撑场面,也没有PPT展示一大堆技术,而是卡友吐槽说“滑行时感觉像被往后拉”、“在山区爬坡时刹车都废了”,孙玉苦笑说“在卡友和工程师之间饱受夹板气”的真实故事。
媒体说这场发布会走的“野路子”,但也“最接地气、全程感动”。从未在台前露过脸的孙玉不仅讲得挺好的,偶尔在镜头前那种朴实和有点害羞的样子,也特别能打动网友的心。
“魏总以前就建议我做直播,宣传重卡技术。但我有点害怕,直播前还吸氧呢。”孙玉担心自己说不好长城重卡这六年是怎么走过来的,毕竟这故事里不光有她自己,还有好多卡友的心血和希望。
01、“重兵打硬仗,长城要做就做高端重卡”
大家都觉得,长城商用车好像突然冒出来一位女CTO。其实,老长城人没有人不知道孙玉。

2005年,孙玉加入了长城汽车技术中心,从制动系统工程师做起,先后在底盘、动力、整车设计、动力总成担任主要负责人职位,还牵头组建过热管理团队。
可以说,孙玉在造乘用车的工作中,沉淀了丰富的技术经验,造乘用车最核心的技术,她都门儿清,所以才会被安排到重卡技术负责人的位置上。
做高端重卡,长城商用车不是“白手起家”,除了孙玉这样的强将,还有一群精兵——例如负责全球首款混动专用变速器开发的唐子威博士、域控专家熊建博士……
“魏总认为,重兵打硬仗。长城重卡就得跟进口车看齐,打造高端的重型卡车”。明确方向之后,孙玉和团队考察了国内外所有重卡车型,几乎每个休息日,她都泡在重卡4S店看车,还去了天津港,把斯堪尼亚、沃尔沃、奔驰这些大品牌的重卡研究了个遍。

把进口车的性能指标都摸清了之后,他们又在全国各地搞起了用户调查。第一批调研的卡友,是长城物流公司的司机师傅们,“我们趁卸货的时候,和人家聊聊,卡车是怎么运营的,用车场景是什么样,日常有哪些用车需求。”
他们又去了保定南二环的蔬菜批发市场,“给人家先送包烟、买点吃的、说两句好话,有时候就直接上车,陪司机从保定跑到涞源,跑到石家庄,找机会就聊聊天。”
后来,孙玉他们跑到更远的地方,他们去了贵阳京东货仓一号站——那是亚洲最大的货运站,还跑到南京批发市场去找斯堪尼亚的车主。
“商用车的场景太多了,究竟应该选择哪个市场进入,做什么样的车,这可不是随便拍脑袋想出来的。经过深入的用户访谈,我们发现大家最关心的几个点是:车子动力要足、要安全、坐起来要舒服,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省油。”
孙玉说,重卡商用车这行挺特别的,一辆车牵扯到三类人——买卡车的老板、管理车队的和开车的司机,每条线路油耗多少、时效多少,都是定好的,直接影响着整体的经营状况和盈利。
孙玉邀请众多大车司机试驾Hi4-G混动重卡试验车。老范就是那时加入进来的,他是开物流公司的,手下管着好几百辆大卡车。

俩人第一次碰面,老范让孙玉给他普及了长城做混动重卡的技术路线。孙玉说,我们的混动车绝对省油,它基于专门开发的混动平台,而非仅仅对传统动力系统进行简单改造。孙玉当时忙得脚打后脑勺,说话也直接,“你要是信得过我,就试试看。”
没过多久,老范又跑来邢台,还提出了一个“特别过分”的要求,他说,百公里油耗得降到20升以内。那时候,试验车油耗是30多升,行业里的重载油耗普遍也是30多升。但孙玉说:“你提的要求对我们现在来说有点儿难,但我们一定想办法做到。”
孙玉的承诺打动了老范,就这样,老范“正式加入”了长城重卡。这位身价上千万的老板,成了长城重卡的免费试车员。

长城汽车坚持的理念是,必须掌握造车的核心技术才能生存。同样,制造重卡也需要掌握核心技术,包括变速箱、动力域控和电池。一定得把油耗控制得牢牢的。
02、长城重卡有一个“特别的研发中心”
邢台工厂门口就是山,全是上坡下坡的山路,正好有适合混动车测试的路线,往北走就是平路,再走一段是京港澳高速,“哪个主机厂都没有这么全的天然地形。”
但老范说,“光在你们这儿配重试车不行,把车开到我那儿真的拉货,要是货拉坏了,我也不找你们麻烦。”
第一次试车,老范接车当晚就装货出发,带上工程师连夜冒着大雨亲自从临沂开往上海,到达目的地一算油耗,31L。他说:“玉姐,不行啊,油耗太高了!得想办法降降。”研发团队依据老范建议,开始对车辆控制逻辑和数据进行优化。

试车结束,老范提意见,孙玉就改,这样的场景和对话反复发生——
老范:“还能再降降吗?”
孙玉:“能啊。”
每次修改策略,孙玉都和老范说:“过两天我调完了之后你再来试。”结果,老范第二天8点就到邢台工厂门口等着了。
孙玉记得,有次老范第二天要去投标,但他就是不肯走,非得当天晚上就要再试。“那天晚上,一车人都在那儿忙着调整策略,我累得要命,困得眼皮子直打架,但最后车子开下来特别省油。后半夜一点钟,他兴高采烈地走了。”
后来孙玉一看到老范就脑袋疼:“范总你别来了,天天拿着个小鞭抽我。哪怕多半天时间都不给我,我快被你压死了。”

和老范认识两三年了,孙玉基本上没和他正式吃过一顿饭,也没给他报销过路费、油费。孙玉问过老范,为啥愿意自己掏钱和长城一起做一台重卡?
1987出生的老范,已经在物流运输行业打拼了二十年,深知市场竞争的残酷,不管烧柴油还是天然气,用车成本都很高,开个两三年,车就磨损得厉害,二手车卖不上价格。他不愿意继续买昂贵的进口车,国产车又没达到他的要求,老范想找个突破口。老范说,第一次和孙玉打交道时,她“表现得没把他太当回事儿”,不像其他主机厂那样搞些请客吃饭之类的。
这反而让老范觉得,孙玉他们是真正的技术人员,“长城真的是认真做重卡产品”。更重要的是,老范觉得混动技术是个不错的技术方向,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就这样一点一点地,百公里油耗从32L降到了28L,再降到26L。老范终于说:“有希望了。”他一句肯定的话,让大家心里都有底了。
像老范这样愿意花时间、精力,甚至掏腰包和我们一起造车的老板,就还有云南李总、山东吕总大概四五个人。“这个圈子小,老范每天在朋友圈发试车视频,把他们都吸引过来了。”

一开始,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长城重卡的技术路线能行得通。老李用的是传统重卡,他一开始半信半疑,而用电动重卡的老吕根本就不信。“但只要这些老板亲自开过我们的车,态度立马就变了。”这些人后来都加入了,组成了一支重卡老板试驾员队伍。
这辆车上的好多实用的设计点子都是卡友们想出来的——他们是长城重卡的“第一研发中心”。孙玉团队根据他们的真实需求来精准开发功能。
“比如行驶中一个石子头打上来,油箱就容易漏油了。我们把油箱做得窄一些,外面还加了一层皮;以前调整悬挂高度的遥控是放在司机座位下面的,他们建议把这个功能搬到手机上,这样司机拿着手机就能在车外控制悬挂的升降了。”
老范每天都看着孙玉和团队在努力,把他提的建议都听进去并认真去做了,不像其他公司,要么不搭理他,要么根本听不进去。
老范特别跟孙玉说过,每次来到邢台工厂都看到楼前写着的“每天进步一点点”,他觉得这个企业是真正在做事,真正从用户的角度去思考产品和问题。不管现在有多难,以后肯定能成功。
03、康明斯副总裁对重卡的理解被颠覆了
省油的关键是,混动重卡得有个“聪明的大脑”,合理性、科学性的策略得经过全面考虑并精密计算,两个电机、发动机、变速箱靠它才能发挥出最好的性能。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不同载重,不同路况,还有每个人的驾驶风格。只有找到最省油、性能最好的平衡点,这样卡友们才能赚钱。
孙玉在邢台工厂的办公室超大,能同时坐下60个人办公。她周围坐满了三张大桌子的人——质量控制、动力域控、编程、标定还有策略的同事。孙玉特地在桌子上放了个超大的电视,每天带着大家看数据、看曲线。

大家也干劲十足,买了好多书回来研究,有两个做策略的同事分别来自深圳和北京,他们住的宿舍就在办公楼旁边,早上一睁眼就直接来上班了,常常加班到深夜才回宿舍。孙玉得经常催他们下班。
孙玉的手机里存了好多照片,都是这两年和大伙儿一块儿工作时随手拍的。有晚上开会看数据的时候打蚊子;有半夜12点大家挤在大车里路测;还有司机蹲在车上加油的场景。还有一张,是24年的一个夏夜,天空中挂着一轮红月亮,就像孙玉当时心里的迷茫一样。

那段时间,孙玉听不得别人说“油耗”两个字。油耗关系到卡友们的饭碗,对他们来说是最重要的事情,如果油耗不行,等于开发失败了。“不止老范,所有人都在看,油耗到底怎么样?突破不了行业极限,长城重卡还能活下去吗?”一年多过去了,孙玉一想起那段日子,还是会忍不住哭,不是觉得难受,而是感觉压力终于释放了。
孙玉认为同事们的支撑对重卡的成功至关重要。团队没日没夜地干,做实验、写代码、试车。白天改完一个版本之后,晚上就迫不及待想测出结果。“大家怀着不认输的劲儿,一门心思往前冲,根本没想过要退缩。”
当时孙玉每个星期向长城商用车董事长唐海锋汇报,唐总也主动帮她想办法。“他站得高看得远,但又能给我们提很多具体的建议,告诉我们怎么调整。”
2024年7月31号那天晚上,孙玉在一张纸上画出了核心策略,“那次算是正儿八经想明白了,是个巨大的突破。大家都特别兴奋,高兴极了,标定的、编程的、做策略的,连夜编软件。”
那天晚上孙玉开心得整夜都没睡,她心里彻底有谱了——这车肯定成了!

团队里有不少“卡二代”,战略发展部的同事小雅的爸爸是个重卡司机,小雅一有空就来找孙玉念叨,说一定要让卧铺更舒服,一定要方便做饭。另一个同事搞热管理的,也是从小在卡车里长大的,他就觉得空调一定要好。
后来孙玉琢磨着,可能就是重卡项目本身,把这群从小就对重卡有感情的孩子给吸引过来了。这种缘分让团队对造一台好重卡车有了更多的责任感。

在这个过程中,重卡团队靠着自己的实力,圈了业内一个重磅“粉丝”——世界上最牛的动力总成供应商康明斯。
长城重卡是新手起步,发动机采购量小,就像个散户。一开始,孙玉他们联系的是康明斯发动机销售部的职员。
“后来康明斯在开发过程中发现了我们油耗很低,了解到我们在重卡技术上实现了路径上的创新,进一步被康明斯高层注意到”。最近,康明斯的副总裁、发动机事业部中国区总经理汪开军和魏总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汪开军过来试车,孙玉本来只想让他开一圈试试,结果颠覆了他对重卡的所有印象,“没想到开大卡车这么轻松,真跟开轿车似的。”
管发动机的工程师在下面都乐得合不拢嘴,腰板挺得直直的。
04、长城高端重卡,让卡友们既赚钱又体面
长城Hi4-G混动重卡,对那些一直占据行业领先地位的外国高端重卡来说,这是一场颠覆性的技术革命,以最先进的混动技术路线颠覆了传统动力路线。
六年间,孙玉团队攒下了好几百项重卡技术专利。他们打造出来的长城Hi4-G混动重卡,既是行业新兵,也是甩开对手十条街的全能战士。
Hi4-G重卡超级智能混动系统的综合动力输出达到了惊人的1050马力,这是行业常规车型无法企及的超强动力。
按照CHTC-TT国家工况认证试验显示,综合油耗仅为29.7L/100km,是全国第一款综合油耗低于30L/100km的重卡,平原快递工况油耗为19.9L/100km,相比传统柴油重卡降低15%-25%,以年运营25万公里计算,每年为卡友节省燃油成本约10万元。

从一开始,长城对高端重卡的看法就是,要让卡友们既赚钱又体面。
和好几百个大车司机聊过之后,他们开车时遇到的真正难题慢慢清晰浮现出来了。
大车司机常抱怨方向盘沉重,开一天车胳膊肩膀都酸得不像自己的了;手动挡的车踩油门和刹车也累人;座椅不舒服,很多人30多岁就有了腰间盘突出;驾驶室隔音效果差,高速行驶时,风声吵得耳朵嗡嗡响。
孙玉打心眼里心疼卡友们,“他们真是挺苦的,为了省点钱,很多司机都直接在车里吃住,驾驶室里不仅有衣服、被子,还有锅碗瓢盆、烟灰缸,一进去就能闻到一股呛人的烟味。”
车内装了个小桌板,还有220伏的插座,驾驶位后方有冰箱,这样司机做饭和吃饭就方便多了;方向盘支持多角度调节,还加了电动助力转向,这样久握就轻松多了;为了让他们坐久了不腰疼,座椅设计了腰部支撑;车头是流线型的,不仅风阻小了,车内也特别安静;挡风玻璃特别大,视野开阔,驾车心情也更好。而且,车内配有智能网联系统,支持OTA升级,让车“越开越聪明”。

为了让司机们睡得更好,特别选用了椰壳材质的卧铺,既软硬适中又具有良好的支撑性和透气性,即使男司机爱出汗或体重较重,也不易感到闷热;内饰采用易清洁的材质和设计,同时,试驾的司机们都说,车里的气味控制得特别好,一点难闻的气味都没有。
孙玉说,以后,大家在路上看到长城重卡,在安全问题上可以更放心一些。
长城Hi4-G混动重卡在车的两边都装了BSD雷达,能全方位覆盖车辆两侧的盲区;为了避免司机看不见行人或者小车,还加了360°全景影像和紧急制动;针对长途运输中的高速场景,有车道保持功能,让大车司机省很多力气;如果开车犯困,疲劳监测就会嘀嘀地报警,还会主动帮司机纠正方向盘。
结语
六年磨一剑,第一次亮相,魏总对孙玉说:要搞个不一样的重卡发布会。
孙玉想,那就办一场“真实的”发布会。“重卡是我们和卡友们一块儿捣鼓出来的,就像是共同的孩子一样,就得让他们上台来,说说他们的需求、生活和故事,我们也有机会郑重其事地对卡友们这么长时间的支持和陪伴,说一声感谢。”

在发布会上,孙玉没有炫技,但提到解决的每一个用户痛点,都离不开技术。在大屏幕上,一直有一行小字——低速纯电跑,加速电助力、快充快放,稳住瞬时油耗,这就是长城重卡技术的核心。

无论是现场还是屏幕前的卡友,他们都是靠重卡赚钱养家的人,都懂。
技术发布会前后,一些卡友给孙玉发信息:“长城实实在在地为我们打造了一台不一样的好车。”
孙玉觉得,这句话把所有辛苦都给抚平了,“这六年,我们最想要的,就是卡友们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