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探访东风柳汽:民族车企的智造新篇与行业启示
9 月16 日,央视财经《硬核制造厂》栏目将镜头聚焦东风柳汽智慧工厂,为观众呈现了一场关于中国现代工业的硬核盛宴。这不仅是一次对汽车工厂的实地探访,更是对中国智造实力、央企担当与匠心精神的深度剖析。作为拥有七十一年历史的“国家队” 成员,东风柳汽正以其卓越的硬核实力,诠释中国智造的新高度。

硬核智造,奠定“国家队”的科技底气
东风柳汽的发展历程,是一部充满变革与创新的奋斗史。从 1954 年的小型农机厂起步,到制造出广西第一辆汽车,再到成为中国第一辆中型柴油汽车、第一辆平头卡车的诞生地……其发展足迹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探索和发展变迁。
此次央视探访,全方位展现出了东风柳汽在研发、制造等环节的硬核实力。进入东风柳汽的智能化生产车间,这里没有传统印象中人头攒动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156台焊接机器人有序作业,自动化率高达94.5%,不仅能大幅提升焊接效率和作业精准度,更彰显出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技术引领地位;冲压车间的自动化、智能化升级,使得东风柳汽的一次下线合格率可达98%以上,体现出东风柳汽对“零瑕疵”制造标准的执着追求。

对东风柳汽而言,“可靠”从来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早已刻入骨髓的基因,东风柳汽自建的研发试验场,便为其不断提升产品品质提供了坚实支撑。
这座占地 460 亩的综合性试验场,是国内极少数能同时满足全系列商用车和乘用车的综合专业试验场地,可模拟26种极端路况,从扭曲路到石块路,从深达30公分的涉水池到陡峭的坡道,每一辆车都经历了千锤百炼,再搭配全国 “三高” 测试及多元场景测试,确保车辆的安全性、可靠性与智能化水平始终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对用户生命安全的至高敬畏,是对“出厂即可靠”的硬核承诺。

匠心独运,诠释“以用户为中心”的极致哲学
硬核的工厂只是表象,真正的灵魂则在于其“以用户为中心”的研发哲学与核心理念。依托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东风柳汽一直坚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制造力为根基,不断打造每一个令用户满意且具备差异化竞争优势的产品。

以全新纯电重卡“乘龙翼威5”为例,其在产品开发阶段深入50多个细分场景,收集了1500多条用户实际需求。正因如此,我们看到了为了让用户“多拉货”而深度融入的极致轻量化设计,让整车减重700公斤以上,为用户创造出了更大的盈利空间;为应对矿区、钢厂等运营场景的特殊要求,打破新能源车防水痛点而打造的“三层防护服”,有效提升了整车及核心零部件的防水等级;为解决山区卡友的用车难点,定制开发一键脱困功能,化险为夷只需轻轻一按,有效提升了车辆在恶劣工况中的脱困能力。这种深度共情,源于其71年的造车底蕴和对市场需求的深刻理解与精准把控,并将其转化为解决具体场景痛点的方案,从而与用户建立了坚厚的“信任护城河”。
责任引领,彰显央企的格局与温度
真正的“硬核”,不仅在于技术和品质,更在于一家企业的格局与担当。
截至目前,东风柳汽发起的“望子乘龙”公益计划已持续四年,通过教育赋能,为上千名学子提供奖学金。在困难时期,东风柳汽推出了延期还款政策,与用户共渡难关;它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用行动诠释“为国为民”的企业精神。

当整个汽车行业陷入“配置攀比”与“价格血战”的迷雾时,央视对东风柳汽的探厂直播,像一束强光,刺破了行业的喧嚣。它展示的并非眼花缭乱的营销话术,而是一种更深层、更震撼的力量——一种将71年历史底蕴转化为现代智造体系的“硬核哲学”。这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是一次对中国制造业如何走向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