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行在白云深处的公交车
乡村因路而兴、因路而美。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农村交通发展,先后三次就“四好农村路”建设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提出了要把农村公路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
近年来,更多的致富路通到大山深处、修到了乡亲们的家门口,与之伴随的是,更多的客运班车也开到了深山老岭、通到了乡亲们的心坎里。福建省三明市公交公司(以下简称“三明公交”)的一条“明星”公交线路,正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在三明公交第三营运分公司,编号“3181”的驾驶员孙黎平“火”了!今年大年初一的《新闻联播》,以《开往云端与希望的公交车》为题,对孙黎平进行了专门报道。一同出镜的还有那辆车牌为“闽GY1886”、自三明火车站往返三元区莘口镇后溪村的金旅客车。而早在2018年3月,《人民日报》也以《忙一个人暖一座村》为题报道了孙黎平的感人事迹。

一个人,一辆车,坚守一条公交线路,12年来始终如一日,因为长期住村里,城里有家仿佛没家一样……这便是孙黎平的真实写照。日前,记者专门奔赴三明,并当了一次孙黎平师傅的乘客,全程乘坐那辆有名的“闽GY1886”的金旅客车,实地感受那份平凡和不凡。

这是后溪村唯一的通村班车。“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用唐代诗人杜牧的这句诗来形容孙黎平工作的环境再恰当不过。从三明火车站到后溪村,单程约50公里,其中,30多公里盘山路却足足开了超过1个半小时。

舍小家只为大家出行更方便

公交路 幸福路



确保开得久、开得好

而这既得益于三明公交严苛的车辆选购和管理体系,也离不开金旅人的精心服务。“金旅客车的售后服务人员非常贴心,随时随地响应我们的需求,确保车辆始终以最好的状态运营。”赖碧泉言语间充满赞许。更大的挑战来自于运营成本。赖碧泉介绍,一是乘客数量少,除了圩日会多一些以外,平常很难实现较高的上座率。二是线路长、运营时间久,车辆难以像城区公交车那样实现充分利用,只能专线专用,导致车辆使用率偏低,折旧成本高。三是票价实现了最大程度惠民。
所以,综合起来,尽管有政府补贴,但这条公交线路仍处于长期亏损运营的状态。不过,赖碧泉强调,公交是公益事业,要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这条线路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惠民工程,更是民心和暖心工程,为了乡亲们的出行方便,三明公交会坚持将这条线路开下去,而且会更好地开下去。为此,三明公交主动作为,大胆创新,坚持“平安、健康、高效”的经营理念,通过积极发展多元化业务,实现“自我造血”以盈补亏,用其他业务的运营利润,来弥补公交线路的亏损。而三明公交的创新探索,堪称“确保农村客运班车开得通、开得久、开得好,让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的成果真正服务于广大农民兄弟、助力美好乡村发展”的范本。

赖碧泉坦言,孙黎平师傅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了,寻找合适的接班人,对于线路的可持续运营同样重要。“等路的条件更好些,我们计划更换全新的金旅客车,因为现在的车有些年头了,这样更环保、更经济,驾驶员操作起来更省心,乡亲们乘坐起来也更安全、更舒适。”赖碧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