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后首发我们看点不一样的卡车,港口拍老车,配置大不同还挂着日本牌照?
作为2023年过完年后的第一篇稿,这篇文章的素材想了很久,一上来就说新车有点boring,加上好久没写过老车的稿件了,所以这一期先换个口味,带大家看一点不一样的车。

这期素材是笔者之前在国内某港口内拍到的卡车,这家名为Carim的公司应该可以说是国内比较早的“网红公司”了。Carim中文译名嘉利,是日本一家出名且规模较大的运输公司,主营精密仪器运输,所以对于运输设备的配置可想而知了吧。
悬挂日本牌照,配置与当时国内悬差甚大的沃尔沃:

在停车区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一辆日规的沃尔沃FH12和奔驰阿克托斯MP2,这两辆车均为日本公司调拨给国内港口使用的车辆。其作用主要是用于将滚装船内的挂车拉到港口,卸至中转区域,或是场内挂车调动工作,基本上可以理解成倒短。

其实Carim绿白相间的配色还是非常好看的,不管是接近真车还是看照片,都有一种清新且舒适的感觉。这辆沃尔沃FH 是一辆02款的版本,距今已经有20年的车龄了,这一代车型基本告别了先前96款方正的设计元素,格栅、大灯等造型做有改进,也奠定了后期沃尔沃的设计风格。因为是日规的原因,车辆为右舵布局,雨刷位置与国内车型相反。

沃尔沃在打入日本市场的时候还入乡随俗的为用户配备了外摆式后视镜,并且带有电控镜架折叠、电调镜片角度以及电加热功能,在当时来说是十分先进的配置了。

02款原厂灯具,在当时的沃尔沃FH和FM系列上,都应用了一体式的大灯以及灯光透镜配置,而这个立式大灯的造型也延续了18年之久。

沃尔沃的原厂雨眉,这个东西我真是第一次见,还是双向遮挡的,接近20年也没见风化或者变形,也对应上了那个用料过猛的年代,不像现在的车企每年都在压供应商的成本,最后供应的产品质量让人无语。

驾驶室后面的爬梯貌似也是原厂的,因为在后翼子板的位置有一个踏板(像五十铃老GIGA也有这个设计),供驾驶员 打开车门能直接踩着然后到后面去,就不用先下车再爬大梁了。从踏板直接到爬梯,然后通过爬梯爬到较高的货箱上工作,可能符合这辆车拉三超箱的工况。

拉开车门之后才是猎杀时刻,这电动的气囊减震座椅属实头一次见,这可是一辆20年前的车啊......看这个功能,阻尼调节、倾角、坐垫伸缩、上下前后、加热、两段靠背、三级腰托、侧翼调节,全是电控的,看完之后不得不高呼一声“NB”!

再来看当时的沃尔沃全气囊底盘遥控器,当时的ECAS就能前后单独控制的同时全车一起升降,然后还有多种水平模式。

方向盘在右边,乍一上车确实不太适应。方向盘是多功能方向盘,电气喇叭双开关,而且还带有安全气囊。

当时沃尔沃的商用车和乘用车在内饰风格上都是差不多的,就拿这个原厂的车机来说,不管是字体、布局还是造型,都和富豪960、S70、S80差不多,上面插碟,中间屏幕,下面卡带,在当时算是最齐全的多媒体了。

最后再来说一下底盘,这个车用的是沃尔沃自主研发的D12D发动机,排量12.13L,马力500匹,扭矩2400N.m,丝毫不亚于现在的500马力机器参数。作为当时12升最大马力的机型,D12D 500这款发动机也与常见的D12C发动机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例如喷射系统、增压系统(TC复合涡轮增压)、气门升程甚至滤清系统阀体都不一样,而且D12D发动机也是较早带有VEB发动机制动的一款发动机。

双高低阀14速变速箱,这个也是沃尔沃较早使用的一个技术,2个半挡和12个前进挡,其实这个变速箱用的习惯了,是要比单高低阀的好开,但是对于刚开的新手来说可能刹一脚车就不知道怎么挂了。

在角落里面还停着一台,是沃尔沃FH460,没有原厂雨眉、爬梯等配置,然后这个车的驾驶室内是没有上卧铺的,取而代之的是类似于JK6或是第一批三一英雄一样的橱柜,比较符合日本那边单人单驾的一个情况。
几乎是气垫运输最喜欢的品牌——奔驰:

在这个场地里凑齐了1、2、3代的阿克托斯,我们先从这辆ACTROS 950来看。奔驰ACTROS 950诞生于1997年,是奔驰SK重卡的继任者,也是一个全新平台的车型。其实现在看奔驰ACTROS 950这款卡车的外观还是很耐看的,贯穿式的格栅一直延伸到车门位置,虽然没有后两代那样的层次感,但是作为划时代车型,在当时这样的外观也很惊艳。这款车的外观设计也是奠定了奔驰直至MP3的设计风格,而且经典的驾驶室在奔驰停产之后欧曼徐工等厂家还沿用至今。

包括奔驰也是为了进入日本市场,原厂就配套了电动外摆镜的配置,而且遮阳板上还带有三颗速度指示灯,这是当时昭和42年规定总质量8吨以上的卡车都要安装的配置,其实这玩意没啥用,然后到1999年法律就废除了,通过这一项配置我们就可以推测出这辆车是在1997年至1999年之间生产的车。

玻璃灯罩,远近光一体大灯,还是BOSCH生产的。下方是只有一个雾灯,在这一代奔驰卡车上还可以选配转向辅助补光灯的配置。

座椅是一个半电动的配置,上下和充放气是电动,其余手动,带有阻尼调节,显然没有刚才沃尔沃的那个舒服。

方向盘也是带有安全气囊的,但是在当时第一代的ACTROS上完全没有考虑多功能方向盘这回事,因为当时这个车用的是第一代的CAN-Bus仪表,基本的行车信息在机械仪表上都涵盖了,剩下的车辆状态都是通过上面的亮灯实现的,同时这块仪表还带显示屏幕,可以通过车辆设置的CAN-Bus网络来显示平均油耗,续航里程等信息,调节也相应的设置在了仪表盘两侧。

来看一看这个外摆镜的布局还有视野,其实镜片整体面积是偏窄的,但是视野相对不错,开门时也不影响,真的是眼睛余光就能瞥见。不过,这种镜子最好避免去跑工地。

最好再来说一下这辆车的动力系统,它采用的是奔驰自主的OM501LA V6发动机+16速AMT变速箱,这个16速AMT变速箱很有意思,型号是G210-16,搭载奔驰Telligent-II换挡系统,不是PowerShift,这一代像挂挡、低速挪车等操作还需要脚踩离合器介入。

接着来看第二代的奔驰ACTROS,也就是我们常说的MP2,这款车是2004年推出,根据玻璃上的点来判断是2005年的车。这款车的设计就是开始有了层次感的格栅,大灯以及车身线条的造型都变得时尚起来,同样是经典的一代车。

这辆车因为没有钥匙的原因没有仔细拍摄,所以照片没有留存多少。从图中可以看到这个车的后视镜是电动收起的一个状态,没有外摆,而且前桥气囊处于放低位置,但是应该没有达到最低,不过也很好看。
这辆车很有特点的地方就是在于其采用了奔驰OM502LA的V8发动机,然后变速箱依旧是16速的结构,但是升级成了G240系列和PowerShift模块,并且该变速箱针对重载工况加强双质飞轮两套离合器片,在现在基本看不到这样的配置,所以老车还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

还有一批日规车是左舵的,可以上国内牌照行驶,可惜的是在2018年就全部报废了,其中还有两辆是奔驰最大号驾驶室MegaSpace的,并且带有戴姆勒某高管的签字。

签字如图,这批车在嘉利一直没出力,就是给住友和京东方拉货,后来被民间拿去拉火车了,甩个超链接自己看吧:退役的日版奔驰卡车实拍,V8动力+气囊悬架,在当年可是不容小觑

言归正传,现在回到了第三代的阿克托斯MP3车型,图中拍摄的1841是国内第一批全气囊底盘的奔驰MP3牵引车(国四的),当时4x2的售价在90万左右,这个价格对普通物流用户来说应该是天价了。但是到后来,奔驰的全气囊底盘牵引车引进的就越来越少了,沃尔沃反倒是一直在给中国市场提供该类车型。

在苏通大桥服务区里还拍到过BLUETEC5排放的奔驰阿克托斯2641,是后提升底盘的牵引车。不得不说这个涂装看起来就是好看,甚至有欧洲的那种风范。因为阿克托斯MP3之前写的比较多,加上也不属于什么老车,就不再过多赘述。

在港里还发现了几辆第三代的奔驰AXOR,也就是阿克索。这款车或许是当时卖的最便宜的奔驰牵引车了,从第一代开始就是沿用了奔驰Atego的驾驶室,套上重卡底盘。发动机不同于阿克托斯,用的是诞生于上个世纪初的OM457LA直列六缸发动机,400马力,这款发动机就是欧曼奔驰版的同款机器。
彩蛋—港口里的一些神奇物件:


日本漂洋过海来的废旧大板,看款式和做工应该是本世纪初的气垫板子,因为后面的减震技术没有现在那么先进,所以在鞍座销子上方的位置又增加了两个减震气囊,来达到缓冲的效果,果然拉光刻机的公司就是不一般。

叉车,这个东西真涉及到我的知识盲区了,知道的读者可以留言解答一下。

说实话在国内能接触到利勃海尔的机会是少之又少,港口内看到一辆作业的利勃海尔LRS 645弧形臂集装箱起重机,这个起重机的设计非常的逆天奇葩,但是也证明了德国工业的牛X之处。相比于直臂,弧形臂在堆垛的时候机动性更强一些,可以隔着箱子堆垛,节省了来回移动和增加加长臂的操作,提升效率。

就是这个原理咯

最后就是这三辆车了,三菱Super Great FUSO(扶桑)和日产柴的 Big Thumb(大拇指),这照片乍一看真的像在日本,也是我第一次见到FUSO这款车,保险杠和包角的大镀铬真的很JDM!
编后语:
我曾跟很多人说过,老车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在老车上你能看到当年一些有趣的设计,也能品味汽车工业发展缩影以及老一辈人对卡车的态度。作为2023年过完年的第一篇稿,咱就先放松放松涨涨姿势,看看平常见不到的一些车。当然,笔者也在文末祝愿各位提加的读者们,2023新的一年里开心喜乐,健康平安,心想事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