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汉杰:解放不仅属于一汽,更属于中国汽车业
12年来,J6如常青树一般,以孜孜不倦的技术升级,伴随着解放的持续攀升;如轩辕剑一般,以不断刷新的销量纪录,铸就了解放的“王者归来”;如定海神针一般,奠定了自主品牌在商用车市场的势不可挡!
不过,这仅仅只是一个新的开始。J6仍将践行使命,J7则已蓄势待发。在与解放掌门人胡汉杰交流时,我们感到,其笃定儒雅的言语中,流露的是对未来的期待与自信。伴随着一汽改革大幕的渐入尾声,解放的脚步也逐步从转型过渡至升级阶段。


中国汽车工业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世界瞩目。解放从第一代发展到第七代,全程参与和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目前在中国市场销售的商用车以国产车为主,其中解放已经连年占据销量第一的位置。这是因为用户感觉到并且高度认可我们的价值。
能够引领行业发展,我们感到无比荣耀,同时也深感重任在肩。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解放的“初心”,就是要实现“产业报国,做强自主”,助力建设汽车强国,真正让解放与欧美品牌比肩。J6的100万辆,部分成就了我们的梦想,也给了我们自信,那就是我们不仅能造车,而且能造好车。去年,我们在吸收J6经验的基础上推出J7,市场调研反馈不错。我们提出“要将J7替代进口,且出口到发达国家市场”的目标,也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在解放去年召开的品牌战略发布会上,我们提出,要从单一的商用车制造者向智慧交通运输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今年1月在厦门召开了“生态合作伙伴大会”上,我们又发布了“哥伦布智慧物流开放计划”。作为汽车工业的“长子”,我们力争牵好这个头,在做好自身的同时,推动整个产业生态链的发展。
一是中国汽车工业一定要走技术领先之路。60多年来,解放一直是按这条路坚定不移地在走。目前,解放已经做到了对所有核心技术的掌控,比如电控系统、长换油、体系节油、气驱尿素等,有这样的技术,就能够按照我们的想法去标定、去设计、去开发、去组合。如果没有核心技术,就是供应商给什么就用什么,而解放是需要什么就要求供应商提供什么,这是不一样的,我们自身技术进步带来了更多的话语权。
二是多年来我们培养了一支非常优秀的员工队伍,积累了大量的产品开发经验。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始终保持旺盛的创业激情。每一次重大时刻,每一份重要荣誉,其实都是在鞭策我们这个团队要做得更好。
三是我们还有很多需要学习、提升的地方,所以要坚持“以我为主,开放合作”,不断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交流。
四是汽车“新四化”的大趋势必将对商用车行业产生巨大影响,所以我们也要顺应趋势,转型发展。在这方面,解放已经做了很多尝试,我们还会继续努力。
2007年解放推出J6,这是在总结奥威的基础上,充分分析欧洲车型的特点完全自主开发的。当时遇到很多挑战,但我们的设计、采购、质量等团队与供应商一起,不断打磨、改善、提升,最终克服了困难,其间有艰辛也有收获,尤其是零部件体系的完善,令人欣慰。
到我们推出J7的时候,大环境已经变了。在全球采购过程中,跨国零部件供应商认识到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开始愿意把最新技术拿到中国,用在中国商用车上。作为整车厂,解放要发挥好牵头作用,与大家一起打造生态圈,实现共同发展。
二是不服输的企业文化,这个文化的精髓是“永争第一”。我们是中国第一家车企,始终把“争第一”作为历史使命,在销量、市场份额、产品性能、服务水平等方面,都希望以第一来诠释,这个文化支撑了企业的发展。
三是经过60多年不断实践,积累了独有的技术体系,包括整车、三大总成、汽车电子等。
四是在管理上不断完善与提升。“中国第一、世界一流”的商用车企业,必须有强大的运作体系。这个体系要落实到现代企业制度的方方面面,通过打造流程化组织,提高运作效率,确保战略目标实现。
五是在“以我为主,自主发展”的前提下,保持“开放合作”的胸怀。
不仅如此。今年初解放推出“哥伦布智慧物流开放计划”,此计划包含两个子计划:以解放智能车平台为核心的智能加(Ai+)开放计划和以解放车联网平台为核心的互联家(Connect+)开放计划。面对新能源、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的新技术趋势,一汽解放将从单一商用车制造者向智慧交通运输解决方案提供者转型,以开放共享的理念、科技创新的产品,为物流行业智能化发展赋能,为智慧城市升级赋能。
在智能车方面,从L2级辅助驾驶功能到L4、L5自动驾驶的落地,我们都做好了规划,并为参与其中的人才队伍制定了新的激励方法。预计2025年落地L4级别自动驾驶;2025年以后推出L5全工况无人驾驶汽车。我们同时想打造一个面向社会的开源平台,让相关技术实现共享,共同推动商用车行业发展。
在车联网方面,我们正在打造“解放行”平台提升用户体验。相比乘用车,商用车通过相关技术可以解决更多问题,不仅是消费娱乐,更多体现在商业价值,帮助用户节油、提高效率和安全驾驶。我们将率先在全行业实现国六车型软件的在线升级功能。
除此之外,我们也在布局燃料电池汽车,正在做基础开发,未来也会在J7上有所体现。
在这个过程中,技术是基础。我们会通过一个新的机制,将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打通。
这次解放的变革体现在如下几点:
一是组织上实现重大调整,打通研、产、供、销全价值链。原先研、产是脱节的,比如技术中心,虽然在人员上,技术中心的副主任兼任解放副总,分管研发,但从组织上并没有把它打通。改革以后,商用车研究院独立出来,归到解放,同时成立了产品开发部。原先在解放,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就是产品,生产设计什么产品,谁说了算,到底谁定义产品,这个问题始终没有很好地明确。我们成立产品管理部后,它负责产品定义,后交给策划,再定义一个完整的产品,然后由商用车研究院开发,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解放的改革推动了我们的产品能够进一步实现以客户为中心,快速适应市场的变化并不断迭代。
二是打通整个体系价值链。解放是一个老企业,亏损的或非核心企业很多,利用这个契机,把有些效率低、亏损的企业兼并、重组,按照业务单元成立了本部的整车事业部、青岛整车事业部、发动机事业部、传动事业部,这样每个事业单元的价值定位、责任、分工就很清晰,并形成了围绕利润中心运行的机制。比如,我们把原来的变速器厂、车桥厂、轴齿中心和零件厂合并成立了传动事业部,这样就把整个价值体系打通了。
三是人员实现“四能”。干部能上能下,薪酬能增能减,员工能进能出,机构能增能减,完全以绩效考评,这样更能激发大家的战斗力,而不是干好干坏一个样。这几年解放推行全员绩效管理,每个事业单元的绩效好坏决定了其奖金、工资能拿多少。全员每个人也有绩效,包括承接单位的绩效,层层转化,个人工作的好坏决定收入报酬。“四能”改革,真正激发了人的活力、创造力,使老企业焕发了青春。
四是管理上的变化。通过改革,管理打通了,责任更明确了,沟通也容易了,提高了整个组织的运行效率。有代理商评价我们,和过去比,和友商比,这几年我们应对市场的反应更快了,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反馈更快,效率更高。
说到企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有这么几点:
第一,中国产业政策进一步开放,中国市场将成为国际市场,且商用车要率先放开股比,这为一直想进入我国市场的跨国公司提供了机会。实际上就是同场比拼,因此必须加速转型升级的步伐。我认为,如果说中国商用车原来的成功是因为有一些特定条件的话,那么未来想要成功就必须靠实力。中国市场的比拼也是国际市场比拼的一个分战场。因此我们提出凭实力“挡住进口,走出国门”。很多国外尤其是欧洲供应商,也问我对这个问题怎么看,我觉得虽然有挑战,但非常有信心。因为通过60多年积淀,解放有自己的独到之处,我们更了解中国市场,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弥补不足。当然,我们也需要去国际市场补课。
第二,现在技术进步的步伐越来越快,这就要求研发有前瞻性,有储备。在汽车“新四化”转型中,虽然说电动化是趋势,但究竟是什么样、什么形式、什么结构,对每个厂家都是考验,我们也在做深入思考、深入布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要把它做好。
第三,商用车的发展也有环境影响。比如国六的实施对每个汽车厂家都是挑战,有很多技术壁垒需要攻克,但是对解放来说,这些挑战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是能够解决的,我们更关注的是国六车的使用环境,比如有没有达标的国六柴油?有没有品质好的尿素?如果这两个问题不解决,可能就会使发动机或后处理报废。通过多年实践,我希望国家能够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否则国六的实施会非常困难。再比如严查“521”大吨小标的问题,实际上对解放来说是好事,只要法规能严格执行,企业就只需去研究开发什么产品,怎样实现轻量化,怎样提升技术,怎样给用户带来更大价值。事实上,技术标准严格,环境得到改善,执法严格始终如一,对解放等技术领先的企业是利好的。
伟大复兴势必要落在产业的肩上。作为在中国汽车行业历史上每个发展阶段都会写下光彩一笔的企业,解放承担着重任。刚才您也谈到,技术大变革对企业管理、技术研发,以及对用户的理解、商业模式和整个市场都会带来新挑战,市场格局也会发生变化。
所以,您怎么看待未来重卡市场的竞争格局?站在更高的高度,真正的汽车强国不仅是中国的,一定是世界的,您又怎么看待世界汽车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
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会助推整个行业发生质的转变。从国内来看,国六排放标准实施、安全法规趋严将带来新的竞争。这个竞争既要靠技术实力,也要靠经济效益。原来技术相对简单,很多企业都能支撑,以后则会发生行业的整合。低档次的竞争不可能有好的发展。解放要以健康、可持续地发展,来引领产业进步。
国外企业为什么看重中国市场来谈合资合作,因为它需要巨大的市场支撑它较高的研发投入。解放会把握这个历史机遇,在以我为主的情况下开放合作,最大限度地协同、共享,共同推动行业发展。竞争实力、技术实力、市场规模决定着企业下一步在整合中处于什么位置,我希望解放在这个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其中的重点主要有:
第一,产品端。如何更好地打造产品,除了自身以外,还需要和上下游企业齐心协力。
第二,使用端。要为广大客户提供更好的极致体验,这个体验不单是开车,还要有解决方案。比如金融解决方案,涉及代理商、保险公司各环节;比如车联网解决方案,不仅可以提升驾驶安全,且监测的驾驶习惯数据可以为保险公司提供依据调整保费;比如加油等成本数据,可以在使用端提供给用户。
第三,我们的合作伙伴有物流公司,也有租赁公司。不一定全靠自己去卖车。为了满足很多运输企业轻资产的现实需求,可以与租赁公司合作,挖掘新的商业模式。还有一些新业态平台,也是合作伙伴。我们在把自己平台加速建好的同时,要与这些平台合作好,把数据打通,这是我们面对的新环境。因此,我认为生态建设不是想做不想做的问题,而是如何认真、主动地做好的问题。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可能在未来的行业发展中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共和国70年的历史长河中,作为“国车长子”的一汽解放,用60多年的坚守,凝聚一代又一代解放人的智慧和汗水,为我国商用车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改善民生和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强支撑,为中国制造走向世界树立了光辉典范。铭刻着国家记忆和民族荣耀的解放商用车,在自主发展的道路上留下坚实的足迹,在改革开放的征途上印下彩色的年轮,成为新中国汽车工业的骄傲,也成为全体中国人的自豪。
认真倾听胡汉杰的言谈话语,其中抒发产业报国的宏大志向,阐释勇争第一的解放精神,解构改革创新的刚毅锐气,展露开放合作的宽广胸怀,不仅饱含着对解放的至深挚情,也流露出一名企业家的战略意识和大局思维。从而让我们明白了解放为什么能不断成长,解放为什么能行,无疑,我们在其中找到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