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首条5G自动驾驶道路要来了!电影里出现的画面即将在现实上演
重点来了!此次示范线路,并不是尚在测试的“试验版”,市民也可以体验。怎么样?是不是想想都觉得超级刺激?!
同时它还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在未来,无论是车企还是自动驾驶研发企业,又或是高精地图的应用,都可以在这里进行相应的测试和试验,以便进一步降低合肥自动驾驶、无人驾驶生态的研发成本。
无人驾驶需要网络提供低时延、高可靠、高流量、高移动等支持,高精地图也是无人驾驶车的重要一环。而庞大的数据量需要超高速率、超低时延的传输,恰恰是5G大显身手的地方。
如果汽车以每小时60英里(约96.56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在使用5G通讯网络的情况下,其收到某一反馈信息后实际上只移动了3厘米左右。换句话说,遇到紧急情况时汽车有足够时间刹车或者变道,避免事故发生。但在现有4G网络时延条件之下,时速100公里的汽车,从发现障碍到启动制动系统仍需要至少移动1.4米。
不光是各种场景的应用,5G自动驾驶还有很多的黑科技。比如连续信号灯下的绿波通行。自动驾驶车辆会收到测试车辆规划路线上红绿灯信号,并通过云计算算出车辆可以连续通过绿灯的最优速度值,通过加速或减速在最短时间里通过前方多个十字路口。
从城市管理的角度看,智能驾驶将提高交通效率,缓解拥堵,大幅减少人为因素引发的的交通事故,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成本与资源。
预计到2022年,合肥市将在机场、经开区、滨湖新区等地打造区域线路,实现智能汽车车队商业化运营,开放测试道路超过80公里。未来,这条道路上将会有多辆智能驾驶车辆同时上路,真正实现“网联”。
事实上,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布局方面,合肥具备电子、通信、算法等多方面有利条件,得益于中科大、合工大、中科院物质院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科研创新能力强。还有江淮汽车、安凯客车等在智能汽车领域具备领先技术优势的汽车品牌,产业基础雄厚,优势明显。
安凯智能驾驶公交车搭载了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GPS天线等众多高科技设备用于感知周围环境,其所拥有的人工智能、自动控制、视觉计算等“超能力”,可针对道路情况和突发状况实时做出实时反应。
整个运行过程中,安凯智能驾驶公交车表现出了对周围环境极强的感知能力,尤其是在行驶中遇到前方有车辆交汇通过时,智能驾驶公交车能够自动减速进行避让,待车辆经过后才再次启动前行。同样,当有行人或其他障碍物出现时,它也能采取应急措施自行避让。
如今,安凯智能驾驶公交车还在持续进行升级进化,通过对其软件、硬件的同时提升,使其持续扫描测距达到100米,精度达到2厘米,整车的智能、便捷和安全性得到了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