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提加商用车在介绍卡车下坡神器时,特意介绍了缓速器和缸内制动系统,那么,除了以上2种装置还有其它的选择么?答案是,当然有!
近日,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栏目就为众多卡车司机介绍了一项新发明,它的名字叫作轮式制动车桥,发明人是湖北十堰一名机械工程师夏海龙。在节目中,该制动系统经过长达1小时的制动测试,最高温度只有69摄氏度,其散热效果让人钦佩不已。
初代产品——风冷式制动车桥
在卡车下坡过程中,制动器长时间工作,由摩擦产生的热量无法及时散发出去,导致了鼓式制动器容易出现热衰退现象。如何在制动器工作时,帮助其实现良好的降温,夏海龙首先想到的是风冷散热。
夏海龙
众所周知,鼓式制动器由制动鼓和制动蹄片构成,制动鼓与轮轴一块转动,而制动蹄片则静止不动。而夏海龙的想法很简答,就是在制动鼓内加装一组叶轮,让其随着车轮一起旋转,依靠“风扇”产生的气流来给制动鼓降温。然而这一想法在现场的实验过程中,并没有达到预期降温的效果,1个小时下来,车轴的最高温度依然达到了200摄氏度以上。
经过仔细的研究,夏海龙认为,问题主要的原因在鼓式制动器内没有形成风道,空气流通不畅,导致散热效果不佳。随着初代产品失败,但并没有让他放弃自己的信念,他又继续研发了第二代产品。
二代产品——油冷式制动车桥
第二代产品的研发灵感来源于火车。夏海龙发现,火车的载重更大,速度更高,它的制动系统是否也能用在卡车上呢?思路确定后,夏海龙开始了紧张的研制工作,第二代轮式制动车桥也就问世。
内抱式刹车方式
齿轮油将热量传递给整个车桥
这种制动系统有2点改变,一点是制动片由外张式,变为了内抱式,从而让摩擦面与空气接触,有利于散热;第二,它将制动鼓内的润滑油和车桥内的齿轮油贯通,通过齿轮油循环,使车辆制动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传递给整个车桥,大大增加了散热面积,降低了制动系统的温度。
第二代制动车由风冷变为油冷,是否还会像初代产品那样不给力呢?对于实验的结果,实验台前站立的每一个人都是非常紧张的。经过现场记者的实时记录,新一代的车桥制动器工作10分钟的车轴温度只有12摄氏度,15分钟只有18摄氏度,20分钟只有23摄氏度(要知道在普通车桥上,这时候车轴的温度已经高达143摄氏度)。整个实验过程,温度上升得非常缓慢,直到1个小时后,车轴的温度最高也只有69摄氏度。显然,夏海龙的油冷式制动车桥成功了。
1小时后最高温度只有69摄氏度
见到如此显著的散热效果,相信不少卡车司机已经迫不急待地想要使用这像新技术了。虽然目前不知道这项技术会给卡车增加多大的成本,也不知道它何时才能应用到卡车上,但它作为中国本土发明的专利技术,相信很多司机都愿意给予鼎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