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试试斯堪尼亚省不省油,没成想一试就是332万公里
导语:“以前觉得干运输没什么值得说道,直到达成332万公里,才热切感受到那些付出和创造的价值带来的自豪感,为自己点赞,也为如此高品质的斯堪尼亚点赞。”
——邓海华

顺势改行,是机遇也是挑战
丰城,地处沪昆高速公路、九景高速、赣粤高速、福银高速的公路“天”字形高速枢纽,距上海、广州均700公里,极占据地理位置优势,从而催生出大批物流公司和车队。
邓海华很早就步入了运输行业,先是开拖拉机,而后开客车。“跑客运的时间比较久,大约有8年。由于高铁发展,私家车越来越多,选择客车出行的客源日趋稀少,客运行业由盛而衰,我改行从事货物运输多少有点‘走投无路’的意味。”
邓海华转入货运行业,从开车干起,一方面受周围朋友影响,另一方面也确实想改变自己的境遇。“开始在公司车队跑快递快运,后来有机会接触到进口卡车,直观地了解到进口车和国产车在性能和品质方面的差距。那时候,公司开辟新线路,鼓励司机们选择进口车分配线路。当时,我还有所顾虑,担心挣不够养车的钱,毕竟进口车价格相当于国产车的两至三倍,运营投入的压力比较大。”
与其心存疑虑,不如放手一搏

邓海华开的进口车也算是世界顶级品牌,各方面表现还算给力。他说:“对我们跑长途干线的来说,点对点运输,往返数千公里,如果车辆省油明显,那当然是再好不过。都说开斯堪尼亚很省油,我也想购入一台。”
不过那时候,也有朋友对他说,进口卡车的性能和品质都差不多,斯堪尼亚省油又能省到什么程度。邓海华虽然心存疑虑,但为了进一步提升效益和效率,他还是没能抑制好奇心,于2010年6月购入一辆斯堪尼亚G380 6×2R,想试试传说中的“公路之王”省油能省到什么水平。

“我清楚地记得,驾驶室一侧的铭牌上印着——Made In Scania CV AB.Sweden,显示车辆产自斯堪尼亚瑞典工厂。原厂原装,出厂日期2009年12月份,这车应该差不了。”邓海华自接到新车的那一刻起,就已经对斯堪尼亚有了信任。

“卡车的好,不仅体现在外观造型、颜值,最重要的性能表现和可靠性。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句话对斯堪尼亚卡车同样适用。G380一上路,省油这方面没的说,动力表现和可靠性也没问题。”邓海华的业务线路是江浙沪至广州,往返3100多公里,斯堪尼亚G380相比在同样工况、相同线路上运营的其他进口车每月能节省油料费用2000多元。“养车不像外界人们想象的那样容易赚钱,所以能节省的都要节省。”

10年积跬步,突破300万公里大关
按照客户规定,单边运输限时22个小时,斯堪尼亚G380在效率方面一直保持高水平。最近几年,随着技术提升,线路上跑的车辆无论进口卡车还是国产卡车,发动机排量和功率越来越大,效率提升不言而喻。“我这辆10年的斯堪尼亚G380行驶已经超过332万公里,发动机没出过问题,效率表现也不减当年。”排放标准的升级让G380在一些城市路段受到通行限制,这令邓海华稍感遗憾。“看着这么好的车即将面临退役,心里挺不舍的。无论如何,我们还是希望它能再跑几年。”

随着业务的提升,邓海华的斯堪尼亚车队规模也不断扩大,除了最早的G380功勋车,还引进了马力更大的G450。“物流行业这些年发展很快,业务量也有一定保证,基本上在江浙沪到广州这条线上是人歇车不歇的状态,每辆车配备的三名司机轮班替换。考虑到实际工况和时效性,我们没有对司机限制油耗。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车队里最早的这辆G380百公里平均油耗依然保持在31-32L的水平。”邓海华说到。
“因为车队发展需要更多司机支持,能遇到把车队的车当成自己车开的司机非常难得。”邓海华很珍惜车队司机们的付出,同时也珍惜与斯堪尼亚的合作。“当年只是想试一试斯堪尼亚的油耗,没想到一试就是10年,而且我们的G380还突破的300万公里大关,这是车辆性能的体现,也是我们过去10年拼搏努力的见证。”

十年之前,我不认识你,你不属于我;十年之后,我们已经是分不开的朋友。
邓海华说如果不是看到仪表上的显示,很难相信原来没有任何既定目标的奔波也能够创造如此惊人的数据。“以前觉得干运输没什么值得说道,直到达成332万公里,才热切感受到那些付出和创造的价值带来的自豪感,为自己点赞,也为如此高品质的斯堪尼亚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