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款乘龙H7牵引车模型实拍,做工质量上乘,怪不得如此畅销
东风柳汽作为广西乃至两广地区的一个重点车企,旗下的乘龙重卡在两广地区一直拥有巨大的影响力。1968年东风柳汽的前身柳州农业机械厂,由于业务原因开始生产商用汽车,并在1979年生产出使用柴油发动机的商用车,随后1981年通过当地政府招商引资获得了东风汽车的股权收购,更是获得了大量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使得乘龙重卡名扬九州。并且在随后的90年代里,通过使用玉柴发动机、东风卡车的日产柴车桥技术,以及引进了三菱Fuso的驾驶室技术,生产了多款具有耐用和大运载力的重卡车型与中卡车型。
随后在21世纪初,为避免旗下的商用车型与乘用车型在品牌上出现混淆,东风柳汽将重卡车型逐渐调整到新的“霸龙”重卡品牌。同时,柳汽通过升级现有的三菱Fuso重卡驾驶室技术的平台,以及引进在当时仍占有绝大部分重卡市场的斯太尔技术车桥,生产了新的霸龙重卡车型;并借助东风与沃尔沃重卡的技术合作机会,引入了当时仍为欧洲先进技术的雷诺普雷米姆驾驶室技术平台,生产了技术与动力指标更强的霸龙507重卡。
在此之后东风柳汽又重新整合品牌,并对多项重要技术二次升级,在2013年推出了准平地板驾驶室的乘龙M7重卡。只不过M7在部分技术指标上并没有做出大面积革新,只是增加了更多来源东风商用车的可选技术搭配,更多是为了今天文章中的主角开路——乘龙目前的主流重卡车型,乘龙H7。
外观
H7的推出预示了乘龙重卡新的家族化设计。虽然驾驶室前脸以外的部分与前作乘龙M7、甚至最初的霸龙507并没有特别大的差距,但前脸的更新可谓是脱胎换骨。毕竟乘龙M7也只算是一款“过渡”车型,前脸部分的更新也只是为了应合驾驶室抬高而进行的被动修改。
但H7不同,是由东风柳汽花重金聘请了著名的法国汽车设计师马克-德尚进行设计的,前脸的设计已经自成一派,抛弃了所有跟之前有关的设计语言。而这套设计语言也成为了乘龙重卡与中卡的家族式设计,小到M3,到H5,以及少量发售的H6,都如出一辙。新的设计自然吸引了不少持币待购的准从业人员,也留住了忠实的柳汽重卡用户。
但毕竟乘龙H7的驾驶室还是基于雷诺普雷米姆重卡驾驶室平台为基础,在侧面和背后的结构上,还是没有走出普雷米姆的影子——折角5边形的侧面车窗,以及基本上没有改动的驾驶室后部。倒是乘龙很喜欢在这套驾驶室技术上面做宣传文章,宣称其为“龙骨驾驶室”,安全度高,当然真正的安全效果还是要根据实际而言。
被抬升了的驾驶室相比于之前每一款乘龙车型都更有气势、更精致。欧洲风格的前格栅设计搭配这套驾驶室毫无违和感。
车顶部分,示廓灯使用了透明塑料材质,更接近实车,更仿真。同时车顶的驾驶室结构也还原了出来,而天窗部分却并没有使用透明塑料材质,仅是使用一块黑色塑料板还原。驾驶室后方的导流罩整体结构体积不大,与驾驶室一体成型,无法进行直接的拆卸。前额部份印制了“乘龙汽车”的中文标识,与实车一样,面积颇大。遮阳罩上方也有两个示廓灯,但并没有使用塑料结构还原,仅为喷漆。
前挡玻璃的面积也较为广阔,能提供足够的驾驶视野。雨刮的长度相比于竞品也更长,更有助于刮扫挡风玻璃上的雨水。但模型上并没有还原前面的登车扶手。
前面罩中央的乘龙标志很大,上方的镀铬饰条并非独立结构,而是涂漆。标志两旁则是“东风柳汽“和”乘龙H7“的移印标志。欧洲化设计的前中网设计占据了前脸的大部分面积,一共划分为五层,中间以第二条镀铬饰条作为划分,牌照架则包含在最下一层中网结构之内。大面积的中网设计有助于发动机的散热,模型也将中网的镂空设计基本还原,这是一个值得表扬的地方。
车灯的设计,从灯腔内看并没有特别出彩的浮夸的设计,但灯眉的设计恰到好处,使得车灯仿佛有了一层双眼皮,增加了美感。下方雾灯的设计也与戏剧内脸谱的眼妆类似,线条延伸至前杠的侧面再予以汇聚,只不过涂装的误差较大,没有将这个结构区域全部涂满。车灯处还有一小块扰流结构,能够汇集空气通过。
掀起前面着,驾驶室前部的部分结构已经做了分色,但仍有少部分管线没有做,按道理来说,这不应该是偷工减料的位置。
模型的后视镜结构与实车一样,也是采用整体结构,有助于降低风阻。后视镜壳还有一块镀铬结构,增加了美观度。
门把手的结构虽然已经做出来,但没有进行掏空,所以无法使用开门撬棒打开车门。
下方轮眉处的侧转向灯使用了橙色塑料表现,效果很好,但另一个侧转向灯结构却并没有使用有色塑料结构,仅仅是进行了上漆。
驾驶室背后,能看到导流罩的仿真车的固定结构,但并没有实际作用,这个一体成型的结构不需要另外的固定。不过H7在导流罩上的一些人性化设计还是被模型还原出来了。
由于这款“龙骨“驾驶室结构的原因,驾驶室背后有许多规则的结构,也并没有竞品的卧铺扩张,初次见识,这样的结构设计会让人感到费解。
后窗面积不小,能够看得到驾驶室内大部分位置的情况。
内饰
打开驾驶室车门,角度不大,但相比于竞品的模型而言,内饰的分色还是很不错的。车门上的门板结构还有车门的冲压结构都基本还原出来了,还带有分色。内饰的分色虽然并不是十分细致,但方向盘上的乘龙标志、仪表盘的仪表等的一些细节位置都做出了还原。
而在副驾驶位置看过去,空调风口的装饰、安全带插口等的结构都有分色。连驾驶室地板中间的防滑结构也有所表现,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忽视的细节,但能够做到如此细致,说明主机厂对于模型的生产是下了功夫进行监督的。
卧铺的细节就相对刚才所看到的驾驶室内前部的细节而言,比较缺乏了。乘龙H7常用来宣传的分段式卧铺也没有任何的还原。
底盘
柳汽之前的重卡,所使用的发动机基本上为玉柴居多。而在H7车型上,乘龙为了宣传其传动系统的卖点,特地要求所有的发动机供应商都将发动机刷成金色。模型里面的这款发动机推测应该就是玉柴的发动机了。
但由于模型上没有任何的动力输出数据标识,我们也无法完全正确地推断其选配的发动机是哪一款。不过发动机的大管路细节,还是较为完整的还原了出来。
H7推出的时间点,国内主流的运输行业已经开始讲究底盘附件的高度整合,以留出足够的空间给油箱。这款模型就是将这个整合理念做到了实处——备胎被放置于大梁中段,两个油箱容积推断也能达到1000升。
同时配合底盘两侧导流板的使用,非常美观。
从底部可以看到气罐也是做好了整合,见缝插针般安置气罐。传动轴的细节还原也做的挺好,粗细达到实际。
后挡泥板使用了塑料结构,末端位置还有东风柳汽的中文和标志,品牌意识强烈。挡泥板的细节也做的挺好,但尾灯的保护做得不足。
乘龙的车桥,基本上都是使用东风德纳的TD400车桥。但模型上的车桥配置较为高端,从结构上可以看出,后桥配备了拖曳式气囊悬挂,前桥则配备了盘刹。实车若选配这个配置,价格不低
外包装
乘龙H7的外包装,印刷时也非常讲究品牌意识。正面多个地方的““乘龙”“H7”“柳汽”标识,还有实车的大图,从远处看便能让人知道这是乘龙H7的模型包装盒。
外包装内部使用泡沫包裹。
在盒子的其他部分还能看到柳汽的联系方式,宣传的力度十足。
后记
虽然乘龙H7实车在推出之后出现过很多的小毛病反馈,做工已经达到了国内同类产品的上乘。也寄望乘龙能够将H7的质量不断提升,用实力击破不好的声音。
图文:_GKCL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