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重卡模型终于开售了,少见的英杰版模型评测,工艺您看怎么样?
作为国内老牌的重型工程机械制造商,三一重工在国内的重工制造行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相比于民用重卡行业,重工行业也依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同时,重卡行业目前也相对太平,曾经的一些搅局者已经日渐式微。在这种情况下,三一成立重卡部门并推出重卡产品,就再合适不过了。

但身为重卡行业的初来驾到的新人,三一重卡在前期并没有特立独行选择与众不同的配置,相反,而是使用了非常成熟的“陕西黄金动力链”:潍柴发动机+法士特变速箱+汉德车桥,同时在各方面尽量产生惊喜,例如带宽达1.2米的卧铺的准平地板驾驶室,相比于传统重卡价格大幅优惠的网络抢购营销方式,这使得三一重卡短期之内积累了大量的人气。

在模型圈子内,三一重卡模型的生产与铺货也是让大家期待已久,但由于各种原因,三一重卡的模型一直处于“卫星”状态,直到最近才在某宝被正式销售。不过,模型的某些情况,却让人大吃一惊,非常惊讶。
外观

初次拿到这款三一重卡英杰版牵引车模型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驾驶室非常大。模型的驾驶室体积已经达到了国内各款旗舰级别重卡模型的级别。虽然前脸的设计,所有的格栅并不是如欧洲重卡一般连为一体,但其大面积黑色涂装设计,气势依旧十足。搭配着三一重卡的特别红底白条涂装,即使是在远处摆放也能一眼看出这是三一重卡的模型。


但是,远观并不能看出来这款模型的问题,近距离观赏,就会发现这款模型的质量,几乎是差强人意。
驾驶室顶部结构非常平滑,除了一些驾驶室加强筋之外,没有其他结构的刻画还原,包括试车上有的天窗和喇叭结构,全部缺席。车顶导流罩的结构也是让人匪夷所思,其表面布满了菱形的网状结构,使得导流罩表面并不平滑。同时导流罩使用了塑料材质,而且是非常轻薄的塑料材质,触感非常糟糕,让人容易产生“大力按压就会碎掉”的感觉。并且这个导流罩的安装也是非常简陋,仅使用几个小卡口固定在驾驶室顶部,并且安装不稳,不贴合驾驶室顶部,也非常容易掉落。



驾驶室前额部分如实车一样,印上了 “三一商用车”的艺术字体,看起来效果还是不错,也没有大力搓其表面会损坏的情况。遮阳罩并没有如实车一样使用黑色半透明塑料材质,而是使用了不透明且哑光的塑料材质。遮阳罩两侧的示宽灯,也同样没有使用透明塑料结构进行表达还原,而仅仅是在遮阳罩结构上涂上银色漆。

前挡风玻璃窗的面积与驾驶室体积成正比,但雨刮无论是长度还是刮水面积都小的可怜,对实车运行时在雨中的事也表示担忧。模型上的雨刮也有这个情况,同时雨刮的支臂也比实车要长,有所失真。

前面罩部分可能是笔者对这款模型最满意的地方之一了,不过实际上整个模型也就几处满意的。前面罩的格栅结构实际上是五条独立的结构,而每一个结构,模型上都做了镂空,能够看到前面罩底下的结构,这已经比不少竞品的模型做得好了。

前面罩上的标识使用水贴的方式展现,字体精准度也较高。但前面罩的合页并不牢固,容易损坏,也使得前面罩与驾驶室本体的缝隙很大。

驾驶室前侧两个角都设计了一块体积不大的扰流槽,但这个结构与驾驶室连接的面积过大,根本无法看到其扰流结构。

车灯的结构也是有点走形。实车的车灯更长,且内部结构来看,近光灯结构并没有占据车灯结构这么大的范围,距离雾灯的距离也更近。而雾灯也是出现了所谓“死鱼眼”的情况。

牌照架区域,实车实际上也是设计了一个方便清洁挡风玻璃结构的踏板,但在模型上这个结构也被忽略了。牌照架的位置无论是模型还是实车高度也较低,在实际运营过程中很容易导致牌照的损坏。唯一好的地方就是最下层格栅的地方也采用了镂空结构。

掀起前面罩,能看到驾驶室前部的结构,也是惯例般通过模具上一体成型形成。但这个位置的涂装就真的不堪入目,各种黑色漆面的溢出,非常夸张、掉价。

驾驶室侧面能看到的瑕疵也不少。车门缝隙相比于竞品而言真的太大了,尤其是车门上部,基本不能与驾驶室贴合。连驾驶室侧面的结构线条与卧铺加长的结构线条也对不上。唯一能说的过去的就是装饰的印刷效果,能够达到原车的效果。

模型的后视镜与实车一致,使用了有降低风阻效果的整体镜罩设计,实车上能够降低风阻带来的油耗增加。不过这款模型缺少了侧照地镜,还是出厂瑕疵,整批的模型都没有侧照地镜这个结构,而前照地镜的结构也是较为突兀。


后视镜为了避免在摆放时遭到暴力触碰从而造成损坏,使用了软结构。软结构的恢复效果较好,但长久下去会不会出现形变,就不好说了。

车门把手的结构只做了基本的还原,并没有将其镂空,无法使用开门撬棒打开车门,工具箱门也是如此,无法打开。轮眉上的侧转向灯也仅是使用橙色漆进行表达。

驾驶室后部,上半部分能够看到顶导流罩的支撑结构。实车的导流罩能够调节高低,而模型则将调节的结构大致还原出来,但导流罩还是不可升降的。支撑结构下方还印有红白警示条,也算是一个较好的细节了。

后部能够看出,三一重卡的这个超宽卧铺驾驶室是将整个驾驶室侧面加长,从而增加卧铺空间,因此驾驶室后部骨架跟没有加宽卧铺的车型一模一样。
内饰

这款三一重卡模型的车门可打开角度也是差强人意。在正常打开状态下,车门能打开的角度也就40度左右,难以观察车门与驾驶室内部的情况。车门衬板仅仅做了最基础的结构还原,而没有做任何分色,黑麻麻一片。

驾驶室登车踏板为三层,其表面的防滑结构还原尚可,并且实车上登车踏板逐层往内收的设计也有还原。

内饰的情况也是如此,所有的大结构都有一定程度的还原,但却缺乏分色,整套内饰看过去就是一片灰茫茫。

甚至包括内饰上部、储物箱的位置,也是仅有形状以及灰色的涂色。

副驾驶侧,分色的状况也是如此。同时,在这个角度能看到驾驶室内,还是有一定的发动机鼓包的存在。

内饰唯一有做分色的结构,就是这款三一卡车较为特别的卧铺上方储物柜结构。这款三一重卡实车取消了上卧铺,换为一定储物空间,用以存放司乘人员的私人物品以及车载小家电,与欧洲主流的卡车内饰设计一致。其实笔者个人很赞同这种设计,在更多的情况下,上卧铺的存在是很鸡肋的,更多只能作为储物区域使用。取消上卧铺改为储物柜,更符合国内正常的用车需求。

卧铺储物柜做好了,下卧铺却继续拉胯:居然将卧铺的床板省略了,只剩一块凹型区域。做工,真的不敢恭维。

后窗看进去也是如此,虽然内饰引以为豪的大屏幕也做了出来,但是都是黑麻麻一片。这样的做工,就算内饰还原多细致也于事无补。
底盘

空滤结构的还原也较为失败,扁扁的一块,进气区域也没有还原。唯一的好也就是在空滤上设计了三一的标志。


抬起驾驶室,能看到熟悉的发动机——潍柴WP13。这款发动机国内外的普遍性之大,已经不需要在本文赘述。比较特别的是前轮的挡泥板,体积堪比后挡泥板,完全遮盖了前轮。


龙门架的挂车连接管线较为细致,三个颜色的管线弹性都还不错。龙门架结构可能是全车最结实的结构之一了。

底盘左侧是大油箱,油箱的副加注口也有被还原出来。

右侧则是电池盒尿素箱与尾气处理结构。尾气处理结构还使用了一块黑色塑料片作为覆盖,并在塑料片上压制了三一的标志与英文。

从底盘来看,油箱实际上是分为上下两半的两块结构,上半部分银色的结构是塑料材质,下半部分黑色涂装的结构是合金,并且还是和大梁一体成型!传动轴的粗细就符合实际,这是少有的没有偷工减料的地方。

挡泥板的结构也是非常简单,并且还是合金的。在之前的文章内我提过,国内的重卡模型,用合金材料做挡泥板的,大部分都是做工很差的车型。果然这款三一牵引车模型就是如此。不仅是挡泥板简陋,尾灯的结构也是非常松垮,很容易掉落。


车桥与大梁之间使用V型推杆,这个结构也还原了。而模型车桥与大梁实际的连接弹簧,在后方区域也是非常清晰可见。

鞍座的孔较小,而且卡扣并没有留空,在牵引半挂车模型的时候可能会遇到困难。

车桥使用的是汉德车桥,汉德车桥也是国内车桥行业的领军人物之一了。具体的情况也不过多赘述,三一重卡实车的情况不少从业者都了如指掌了。模型车桥的还原情况只能说一般,并没有很好的细节支持。

外包装

外包装完全展现了这款模型的简陋。一个薄纸盒,还要开一大片窗,里面的固定结构还居然要使用塑料,而不是常用的泡沫。这样的包装保护,再加上本就不皮实的模型做工,一旦被快递抛甩,其惨状可想而知。


唯一能表扬的是包装的印刷较为精致,并且写清楚了模型的可动部位。但这些并不会避免模型在运输途中因各种先天和后天的原因被损坏。
下列的图片是笔者在购买该款模型时到货的情况。这是笔者第一次收到需要某宝店家进行二次打包并免费赠送502固定胶水的模型,史无前例!



后记
三一的重型工程机械模型做工,确实能跟不少国外竞品相比。但作为它们第一款重卡产品的周边产品,这款1:24的牵引重卡模型的做工真的只能够用差强人意不堪入目来表达,仅有的细节都不足以挽回丢失的分数。这样的模型产品,对于买家、物流和卖家都是十足的鸡肋,甚至有笔者相识的模型实体店,在这款模型收货检查时,发现其损坏率能到40%,到最后一大堆缺件少件的瑕疵模型只能低价转卖。如果三一想让自己获得更好的评价,周边产品的做工必须要严抓质量,而不是如此马马虎虎!
图/文:GK_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