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柳汽在中卡市场的重磅车型,乘龙M3模型实拍评测
乘龙M3,是东风柳汽旗下的主力中卡车型。虽然目前东风柳汽乘龙在中卡产品线上,大面积布置了L3、M3、M5等三款中轻卡至准重卡产品,但真正继承了东风柳汽乘龙中卡车系光荣传统的,只有乘龙M3。


东风柳汽也深知乘龙M3是他们在中卡市场里的龙头产品。毕竟在笔者所在的珠三角地区,城配运输是主要的运输方式,因此中卡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而多年来东风柳汽近水楼台先得月,占据了较大部分的市场份额。

东风柳汽在寻找模型代工厂进行周边产品代工的时候,也没有忘记这款拳头产品。于是,东风柳汽的第一款中卡模型,就在M3实车上市之后,被推出到了内部销售渠道,供终端进行订货销售。
外观
东风在与沃尔沃集团合资成立东风商用车的时候,引进了雷诺重卡的多项技术,而东风柳汽从此中获益,获得了雷诺的中重卡的驾驶室技术,并用于其中重卡车系,推出了507和609车型。而M3也依然在使用雷诺技术的驾驶室。

当然,乘龙引进驾驶室技术也是多年之前的事了,当年的驾驶室外观设计必须要进行更新,而乘龙就直接将在乘龙H7、M5上的前脸设计,放在了M3上面,成为了家族式设计。

驾驶室顶部安装了导流罩,使得驾驶室顶部与上装的视觉过度较为和谐,实车上能够大量降低风阻。
驾驶室顶部还有不少的结构被很好地还原,包括驾驶室顶部的示廓灯和遮阳罩。示廓灯的灯粒使用了透明塑料进行还原,效果很好,但导流罩上边缘的结构则和乘龙H7一样,只使用了喷涂的方式进行装饰。

前文提到了大体上是使用了乘龙平头重卡的家族式风格设计,而细节上来看,M3的设计更像是揉合了H7和M5各自的部分设计,却并没有专属于自己的点。


中网部分无论是轮廓还是中网内部结构,都与H7类似,但前脸边缘的导流槽结构,却和乘龙M5如出一辙。


但受限于驾驶室尺寸的原因,部分零件在通用的情况下其余结构则需要做出让步了,例如车灯,在H7上看起来比较正常的尺寸,在M3上面的尺寸就显得“眼大”了。而雾灯的区域就没有多少能够留出来,离前保险杠下沿距离过近,实车上非常容易造成损坏。同时乘龙的标志也作出了一定的尺寸修改,相比于几款重卡而言,M3的标志是最小的。

前面罩底下的结构,分色的细节情况做得尚可,细节结构都是一体成型。


驾驶室侧面的结构并没有在雷诺驾驶室技术平台上进行修改,依然保留了5边形的侧窗结构。

车门的下沿并没有延伸至驾驶室登车踏板,因此登车踏板的下半部分都是外露的,对于车辆的风阻和防盗并不友好。
轮眉的结构也是相当简单的,并没有过多的设计细节,轮眉上有侧转向灯的细节还原,结构上使用了透明的塑料进行表达,效果不错。

驾驶室后部结构与乘龙的其他驾驶室几乎一致,都依然是雷诺的驾驶室结构的固定形态。

空滤进气管的结构较为细,尺寸不大。

后视镜的结构非常简单,镜架和镜罩的细节还原较为细致。
内饰
作为一款讲求经济效率的车型,乘龙M3的内饰设计相对会更为简单,而这个情况在模型上也能体现。

车门内衬的细节,除了基本的结构还原之外,并没有其他肉眼可见的细节体现了,没有分色,整个结构只是灰茫茫一片。

仪表台结构的还原也并不尽如人意,首先是宽度不够,无法将车门合页的结构做好覆盖。其次是分色的操作也没做完全,除了空调出风口,基本上看不到其他结构有分色的操作。方向盘上虽然喷涂了乘龙的标志,但标志的尺寸过大,有点失真。

驾驶室内部其余的结构,也并没有细致的还原。卧铺宽度很窄,基本只够短时间休息。

登车踏板的细节还原较好,防滑和分色都有做出来。

副驾驶角度看过去能够看到发动机拱包的高度,大约有10多厘米。不过顶部较为平整,司乘人员在车内的活动并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

驾驶室顶部的结构与实车基本一致,受限于驾驶室高度的矮储物箱,还有车顶内饰的结构,都较好地还原。
底盘

东风柳汽乘龙的各款车型都可以选配多款发动机,在M3上面则可以选择广西本地的龙头产品玉柴,以及东风旗下的东风康明斯发动机。模型上的发动机结构形似东风康明斯的4缸机型,功率为200马力。

发动机体并没有多少细节还原,只有比较主要的管路被有所体现;通体被喷涂上了金色,因为在模型计划进行生产的时间点,乘龙正在主推其品牌的“黄金动力链”,所有的实车产品都会如此安排。


大梁两侧的底盘附件布置,左边布置了储气罐、电池盒和尿素箱,右侧则布置了油箱、管路油滤和空滤结构。

在底部看过去更特别。尾气处理系统并没有集成为箱式结构,而是保持此前车型的圆筒型设计,但奇特的是会有两个结构,一大一小,笔者对此表示并不理解。

传动轴粗细适合,符合实车的比例和尺寸。


车桥的板簧结构,在模型上也有很好地细节还原。细致砍,前桥为双层,后桥为三层,贯彻了轻量化的设计要求。

大梁末端,装有全尺寸备胎以及防钻入装置。不过防钻入装置并没有加强装置,实车上这样的设计未必能够很好地避免后方车辆追尾后钻入大梁末端下方。


车桥的技术源自于东风,轴头上也能看到比较传统的东风技术的体现
上装


乘龙M3模型的上装使用了一个6.8米车厢的设计,车厢为双开口四门设计,分别布置在后方和右方。




不过可惜的是车门使用的合页并没有固定在车厢上,所以导致车门打开时内翻,导致车门无法完全打开。



车厢内部的空间尚可,能够放下部分个人物品。

尾灯结构安装在车箱底部,并不与大梁直接连接。

车厢侧面还有多个示廓灯结构,但很可惜模型上的示廓灯并没有使用半透明塑料结构进行表达,而是仅使用了涂抹橙色油漆的方法。侧护栏结构也是通过螺丝安装在车厢的底部,拆卸较为方便,但材质较柔软,容易损坏。
后记
作为在两广地区销量最好的中卡之一,乘龙M3中卡在各方面都能够基本满足相关运输行业的需求。模型亦是如此,符合国产中卡模型的基本要素,但离精致的程度距离还是较远。
文图:-GK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