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沃也有”奶瓶“车,实拍带你看看,它和国产奶瓶车到底有何不同
燃气车,也叫奶瓶车,在我国已经有十余年的发展历史,包括很多卡友都以为奶瓶车是中国特色的产物,但其实不是的。
LNG牵引车,因为其燃料特有的经济性和环保性,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都是有应用的,之前我们介绍了斯堪尼亚的奶瓶车,这次,我们再来看一下同出生于瑞典的沃尔沃,它的燃气产品有什么特点。

技术路线差异,沃尔沃选择柴油+燃气双燃料:

天然气版本的沃尔沃FM搭载的是型号为G13C的500马力发动机,相比于其他的燃气机,沃尔沃的G13C在输出功率上要更大一些,在同等马力下,它的发动机爆发力也会更大。在输出500马力的同时,这款发动机在980rpm——1404rpm之间,都是最大扭矩转速区间,峰值扭矩高达2550N.m。

另外,G13C这款发动机还有420马力和460马力的版本,看曲线的话这确实不像是燃气发动机能带来的表现,因为同等功率下,我们平常接触的燃气发动机扭矩比沃尔沃G13C这个发动机曲线呈现的扭矩要小100N.m—200N.m。
至于为什么沃尔沃的燃气发动机能把功率做的这么强,这就不得不提到沃尔沃独特的发动机技术:高压燃气体机平台和柴油+燃气双燃料燃烧。

沃尔沃G13C发动机并不是一款单纯的燃气发动机,其采用的是与国内即将推行的HPDI燃气车一样的技术,也就是柴油+天然气混合燃烧,和柴油机的原理十分相似,所以这个发动机的压缩比也做到了17:1,要知道正常燃气发动机都是12.5:1的压缩比,动力强悍也有这一方面的原因。

G13C发动机在柴油与燃气上都有单独的共轨系统,采用5%柴油+95%燃气混合供给,双同心针式的喷油器巧妙的让燃油和燃气都能通过这一个喷油器喷入缸内,实现先喷柴油,再喷天然气。而做功的过程也是少量柴油先喷入发动机内被活塞压燃(可以将其理解为液体火花塞),进而产生火花点燃后面喷入的天然气继续做功,然后带动发动机运行。
当传感器检测到天然气液位过低或没有天然气燃料的情况下,车辆还可以依靠油箱内的燃油紧急行驶一段距离,毕竟本质还是柴油机。但是应该也是出于保护发动机和照顾到本就不大的160L柴油箱,在车辆真的出现没气的情况下,车辆会自动触发“跛行模式”,发动机马力将被限制在50匹,届时,转速、增压值等都会以最低的数值维持车辆运转。

也正因为G13C的整体原理接近柴油机,都是压燃点火而不是点燃点火,所以发动机没有了火花塞和点火线圈这一套系统,也不需要更换相关易损件。但是相比于传统的天然气车型,它燃烧柴油,想要满足Euro 6的环保要求就必须有尿素和DPF,整套成本还是增加了,这就要用户在“没劲但省钱”和“有劲但没有前者那么省”之间做抉择。

说完发动机,咱再来看看沃尔沃燃气车的奶瓶,也就是上图的这个区域。现在欧洲主流的车用燃气与国内一样,都是LNG,沃尔沃的解决方案是底盘左侧布局气瓶,右侧布局油箱、尿素和后处理。考虑到欧洲头挂间距小和设计安全性的因素,沃尔沃的燃气车型全系没有后背式气罐的布局。

加注口在罐体后方,加注事项均有张贴,一目了然。像这样一个罐子的燃气加注量仅有447L,据沃尔沃官方宣传,车辆的最大续航可达1000公里,这样算下来车子的百公里气耗也就是20kg,多了绝对达不到这个续航。所以得是多轻的货,多低的滚阻和多顺的风,才能达成这样的经济性。


像国内燃气车上有的泄压阀,沃尔沃FM燃气车上也有,是伫立在驾驶室后方的,当气罐内的LNG气化后罐体内压力变大,此时就会通过管路自动泄压排出,而管路越长,越高,排气时也就越安全。同时,沃尔沃FM燃气车的增压阀也是自动的,和现在国产燃气车上的智能增压原理类似。

这辆车的底盘配置还是很有意思的,可能是因为这是一台展车,其前轮轮胎采用的是385/55R22.5规格的,全车铝合金轮毂。

采用电控APU模块,有助于更加有效的管理整车气源,同时也能降低发动机的空压机负荷以及油耗。沃尔沃的干燥罐和其他车的还不一样,罐体造型到下面的螺丝丝纹。

鞍座采用的是约斯特铸造鞍座,中心孔销规格是50号的,和国内车型不一样的是这个鞍座完全不需要打黄油,上面卯了两块尼龙耐磨板,让其与挂车在接触时不与鞍座直接接触,同时能达到减少磨损和免维护的效果。

后桥采用气囊悬挂,值得注意的是这个车的下托臂是铝合金的,用料绝对的扎实,而且桥壳工艺与我们常见的重卡也是有些区别的。

为了节约底盘两侧空间,这辆车采用的是后置电瓶的布局,在大梁尾部带一个搭电用的正极接线柱,至于为什么没有负极,因为负极可以直接搭铁。

车辆自带4路影像的配置,后方的摄像头在挂入倒挡后会先打开保护盖板然后再工作,像平常行驶时车尾甩出的脏污也不会影像摄像头的清晰度。
25款FM驾驶室,与中规版本配置有所不同:

像这一代沃尔沃FM的平台已经很新了,所以外观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能看到的就是车标样式变了,然后保险杠比国内的版本能低一点,再就是这个展车的车漆是一个银灰色金属漆,再剩下的都和国内的车型配置一致。

当时我不信邪的掀开了前面罩看了看,发现沃尔沃前面罩里面的线路排布挺规整的,而且有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中间区域没走管线,空调管都没走,互相摩擦的概率大大降低。而且机油尺和加机油的位置都在面罩后面这个区域,设计的比较人性化。当然,弹簧减震的驾驶室相信细心的读者也都看到了,其实和国内版本的FM都一样的,国内也没几个带气囊的。

这是一个高顶驾驶室版本的沃尔沃FM,在车身侧面带了一个拉花,驾驶室下方特别标注了一个“GAS POWER”的子字标,以证明这辆车是燃气的。

座椅配置的是气囊减震座椅,像高低、软硬、倾仰角这些功能都带,靠背是两段式调节的,安全带还是红色的。

内饰其实和国内版本没啥不同的,标配多功能方向盘,中控台偏向驾驶员一侧设计,也是液晶仪表。要说不同之处的话就是车机大屏了,在国内因为某些原因,沃尔沃只有刚发布新款时的那几台展车有这个屏幕,后续车型都没有了。

在仪表盘上还发现了一个小彩蛋,就是轴荷显示和自重查看,这辆车的自重是8.7吨,在4X2车型里面全是重的了。

柔软的卧铺绝对是瑞典车的一大特色,不论是沃尔沃还是斯堪尼亚,卧铺垫动辄20公分厚,躺在上面跟陷在床垫里一样,还有弹簧支撑。不过这种床垫,也是有人欢喜有人忧的,有些睡惯硬板床的就很不习惯这种床,尤其是在车开的时候,躺在上面会比较弹。
编后语:

虽然发动机烧柴油,但是沃尔沃的工程师们还是坚定的认为这辆车是一辆天然气车,因为其使用的柴油微乎其微。其实在国内的HPDI车型上,也是如此,虽然有柴油参与燃烧,但是还是以天然气的燃料为主,这种车型在兼顾动力的同时,又能享受到天然气的经济性,虽然相比于纯燃气车运营成本高一些,但是对于一些想要大马力,又想要比柴油低的用车成本的用户,是比较合适的车型。
所以,这辆车放在国内,你们认为在哪里运行是最佳工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