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加卡车人网原创 作者:cooling
与德国MAN合作之前,中国重汽已经有斯太尔技术发动机+HOWO变速箱+斯太尔技术驱动桥的自产动力链,斯太尔平台因为成熟稳定和传统优势是当时国内主流技术平台,但随着标载、高速、环保、降耗、智能等要求成为市场对重卡产品的普遍要求,斯太尔技术必将捉襟见肘,难以继续开发。
于是2009年7月15日中国重汽与德国MAN签署长期战略合作协议,MAN以5.6亿欧元收购中国重汽25%加1股股份,MAN授予中国重汽一项有关完整TGA卡车、符合欧III、欧IV及欧V排放标准的D08、D20及D26发动机及相关零部件的在中国的独家及不可转让权利使用许可技术和专门技术,以及相关的分销、售后维护及服务使用许可技术和专门技术的权利。技术许可协议期限为7年,被许可方为重汽旗下的济南商用和济南动力。到期后被许可方仍可有条件地继续使用相关技术。
MAN技术发动机给力 重汽车型国内畅销?
7年时间过去结果显而易见,中国将MAN授予的相关技术实现了国产化,HOWO T5/T7、汕德卡C5/C7系列车型都以MAN技术发动机、MAN技术车架、MAN技术车桥为卖点,市场反馈良好。MAN授权的D08、D20、D26发动机技术中国重汽国产后依次为MC05/07、MC11、MC13三个系列。
重汽量产最早、应用最广泛的MC11发动机动力覆盖范围320~440马力,发动机模块化设计和铝铸件的应用降低了发动机自重,一款11升发动机净重只有955kg,同类产品重量都在1000kg以上。发动机6万公里更换机油周期变相带动了国内其他发动机厂商推出更长换油周期发动机的速度,现在有不少厂家宣称自己的发动机可以做到10万公里换机油。
德国MAN是做柴油机起家的企业,世界上第一台柴油发动机就是MAN的前身奥格斯堡机械工厂制造的,MAN在柴油机研发方面的积累丰硕。重汽引进的MAN D26发动机技术水平在重卡领域属于先进水平,使用蠕墨铸铁材料制作发动机缸体,强度更高硬度更好;整体式缸盖和顶置凸轮轴降低了零件功率损失,配气机构的气门行程更为精准。一般发动机气缸盖和曲轴箱冷却系统和润滑系统都是同一套,MC11发动机曲轴箱和缸盖采用各自独立的冷却水路和润滑油路,润滑效果更好,还能杜绝曲轴箱和缸盖之间漏油、漏水的可能性,非常有特点。
MAN技术车桥同样为重汽车辆加分不少
重汽与德国MAN战略合作中包括车桥产品,早在MC发动机还未量产前,重汽HOWO A7车型就可选装MAN技术的MCY13驱动桥。现在中国重汽重型车标配的就是MAN技术驱动桥,不过仅限于单级减速驱动桥,轮减桥还是使用重汽的AC/HC16吨级轮减桥。
MAN技术车桥特点是结构简单、自重轻,后桥速比可选范围大。主减速器和轴承选用国际知名品牌产品,寿命长噪音低。最重要是桥壳内标配油滤器,过滤齿轮油中的杂质保证了齿轮油洁净度,提高齿轮与轴承寿命,光这一点就领先国内很多厂商车桥产品。
重汽HW变速箱技术来源不明?
重汽从未公开说明过HW变速器技术来源,就不瞎八卦来历。HW系列变速箱包括9、10、12、16档系列产品,还有国内最早量产装车的AMT手自一体变速箱产品。重汽HW系列变速箱产品可以满足重汽480马力以下重型车匹配要求,全系列产品标配HW系列变速箱,只有最高端汕德卡C7标配ZF手动变速箱。
重型车发动机输出扭矩大,变速箱齿轮负荷极大,为分担负荷,HW全系列变速箱主箱都采用双中间轴结构,原本需要一根中间轴传递的扭矩变成了两根中间轴传递,大大减轻了变速箱齿轮负荷,基本成为重型卡车变速箱标准设计。HW系列变速箱强制润滑和飞溅润滑相结合的润滑方式使变速箱内同步器、轴承及齿轮得到了良好的润滑冷却。
中国重汽现在能有现在的动力链,和十来年前重汽与潍柴分家有一定关系,重汽必须自己生产研发一整套动力链。重汽现在动力链结构非常明确,以MAN技术系列发动机、车桥主打高端市场,辅以重汽杭发WD发动机和斯太尔技术车桥弥补中低端市场,两套动力链互不干涉,各自在对应领域抢占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