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现在国产卡车里面最让人理不清的车型就是江淮格尔发,牵引车、载货车花样繁多的命名规则看了就让人头大,新旧车型的名称完全不按套路出牌,车型小改款又非常频繁,新老款车型同时销售,完全摸不着头脑。从2005年到现在,13年时间出现过十几个不同版本型号的格尔发,真是剪不清理还乱。
原汁原味的现代技术
江淮格尔发的历史要从16年前开始说起,2002年江淮与韩国现代签署生产重型车的协议,引进韩国现代重卡技术平台,重点发展大功率商用车,结合中国道路特点和市场需求开发设计出高端重卡“格尔发”。现代卡车的这个平台是戴姆勒和克莱斯勒公司联合为现代公司开发设计的,因此在江淮的一些宣传中会有“格尔发吸收了德国戴-克和现代重卡尖端技术”的说法。
签署协议仅1年,2003年10月28日首辆格尔发重卡下线,这个时候的格尔发和江淮并没有什么关系,因为它采用的是全进口CKD件组装生产,所有零部件都是进口,江淮负责组装起来,然后挂个JAC的标志。全进口零部件组装最大的问题是成本居高不下,难以走量。
依托现代重卡的资源,2003年的格尔发提供的配置非常超前,驾驶室螺旋弹簧减震,豪华版的HD310、HD320还可以配备空气悬架,驾驶员座椅使用空气减震,电动玻璃升降、中控门锁,这些配置放在现在也不落伍。
牵引车主推现代6缸D6AC发动机,排量11.5升,最大功率340马力,最大扭矩1372Nm(1400转)。搅拌车使用的则是排量12.9升的现代D6CA发动机,最大功率380马力。2004年北京国际车展江淮与现代联合参展,展会上有一款6x2牵引车居然提供了440马力的发动机,排放符合欧三标准,配备可根据负载前后移动位置的牵引鞍座,当年的格尔发整车都是原汁原味的现代配置。
与现代渐行渐远
到2005年,江淮开始真正的国产格尔发系列卡车,2月份国产化格尔发驾驶室系列产品推出,使用高顶双卧铺驾驶室,大改的前脸已经看不出现代卡车的影子,同时取消了现代的标志。从这一代车型开始,江淮格尔发的前脸设计就与斯堪尼亚纠缠不清。当年斯堪尼亚销售的是4系卡车,不用现代卡车前脸造型的格尔发就开始模仿4系斯堪尼亚的横条进气格栅,高顶驾驶室部分像寿星一样的大额头也是来自斯堪尼亚Topline驾驶室的设计创意。
同年6月份,广州汽车集团与韩国现代汽车在广州签署了《广州现代商用车项目合作基础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在广州花都区兴建全新的广州现代商用车基地,并在商用车领域展开全面合作,江淮与现代的重卡项目合作渐行渐远。
项目上的渐行渐远不表示格尔发就没有了现代技术,当年国内重卡都是斯太尔技术路线为主,驱动桥技术还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技术,技术不算先进。得益于现代重卡,安凯车桥(江淮集团控股企业)利用上世纪90年代末期欧洲凯斯鲍尔客车驱动桥技术和现代重卡驱动桥技术研发出了一款新的驱动桥产品,江淮格尔发用上了更先进的驱动桥。
格尔发想要降低售价必须使用国产零部件,使用进口现代发动机不利于降低成本,必须寻找国内的发动机供应。10月份江淮与玉柴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格尔发车型将匹配玉柴6M系列重型柴油机。
除了玉柴,格尔发还匹配过潍柴WD615系列、锡柴发动机。甚至在2006年的时候与上海日野合作,推出装配日野PC11发动机的格尔发,最大功率380马力,发动机B10寿命100万公里。
逐步扩大的格尔发平台
2007年格尔发车型开始走上正轨,销量首次突破万台。年底车型也变得丰富起来,推出H系、M系和L系三个平台的车型。
H系驾驶室前脸与时俱进,从斯堪尼亚4系前脸换成斯堪尼亚5系前脸风格,个人感觉这一代格尔发是远看最像斯堪尼亚的车型,主要用于牵引车、载货车和改装车平台。
M系车型前脸和斯堪尼亚4系相同,用途除了牵引车、载货车、改装车之外还有工程车,所以这款驾驶室在工程车上能见度高一点。
L系车型是窄体驾驶室,前脸和H系风格一样,都是仿斯堪尼亚5系,小号的斯堪尼亚,装车最多的是载货车,还可用于自卸车和改装车。
这个时期的江淮格尔发车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区分,车型定位都很明确,除了驾驶室前脸的变化,驾驶室还是现代卡车的模具造型,没有太多变化。
A、K系列双平台
2011年的时候格尔发大改,仅仅是牵引车就把前面说的H/M/L平台都推翻了,出了个K系列车型,前面罩增加新的“GALLOP”格尔发英文标。驾驶室高顶部分做了很大的改动,不像斯堪尼亚Topline驾驶室顶部了,车内空间也适当得到了增加。
最重要是前脸,虽然远看格栅还有点斯堪尼亚的风格,但是整体轮廓已经从斯堪尼亚标志性的T型格栅换成了U型。
2012年的时候江淮和美国纳威司达合作取得进展,成立安徽江淮纳威司达发动机有限公司,拥有韩国现代驾驶室基因的格尔发开始融入美系车的一些风格,最大的改变就是底盘气管学美式车用彩色气管,这个设计直到现在还在使用,并从格尔发扩展到了江淮其他车型上。
2013年武汉车展格尔发推出K系列的升级版,被命名为Q系列。这款车型最大的特点就是嘴大,巨大的六边形前脸真是一点斯堪尼亚的影子都没有了,但是夸张的前脸也注定车型的悲剧,用户不愿意为此买单,所以在路上很少能见到这款车型,甚至百度都很难搜到这款车型的信息。
真正的混乱就从这里开始了,格尔发2014年开始使用新的命名方式,2011年之前的H、M系列车型统称A系,A3是原来的M系列车型,A5是H系车型升级版,所以2015年出的A5W又逆向倒退回原来斯堪尼亚的前脸风格。
2011年出的K系列车型再次拓展,分为K3、K5、K6、K7。
K3就是2011年改款的K系列;
K5就是前面提到的Q系列;
K6是载货车上首发的一款驾驶室;
K7最新款的格尔发高端车型。
分为K和A系之后,K5/6/7定位高端,K3和A系定位中高端。说格尔发混乱的原因就在这里,新老款同时生产,实际上除了K6和K7,其他车型驾驶室都还算基于韩国现代修修改改的产品,同质化非常的严重。
至于停产的Q系列现在被K5II代替,也就是第二代K5,驾驶室前脸改的更和谐一点,已经很难看出斯堪尼亚的影子,整体造型还是不错的。
如果看晕了,那就看下面这张长图吧。
由于格尔发车型比较多,涵盖牵引车、载货车、自卸车等众多车型,命名方式和车型会有所区别,文章主要盘点的是重型牵引车的一些变化,如果有疏漏或不正确的地方,欢迎留言讨论。
图:互联网、江淮汽车官网
文:陈接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