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加商用车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5月19号斯堪尼亚在北京发布新规格斯堪尼亚卡车,这里的新是指更大的马力和更高的排放标准,并标配液力缓速器。国内车辆尾气排放标准越来越高,斯堪尼亚以前欧四排放的车型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更高排放标准的车型引进国内是必然的事情,新规格车型起步就是欧五排放,具备升级欧六排放的潜力(实际就是欧六发动机)。
斯堪尼亚之前在国内销售的产品已经有过多次体验经历,对于动力升级的新车型还是有一些好奇心,在某网约车软件的帮助下,约到一辆新规格的斯堪尼亚G450车型(开个小玩笑,实际是朋友在开的车)。从成都出发,沿着G42一路向东,途径重庆、湖北、安徽最后到达苏州,全程近1900公里。
行车路线
1000升容积油箱
新规格车型有P/G/R多款驾驶室产品,我这次体验的G450使用的是G系列Highlie驾驶室。外观上和之前没有太大的区别,仅仅是在面罩上的“G450”标志数字有所不同。
底盘方面是有升级的,但是外观和内饰部分配置有所降低,例如侧裙板、前轮的轮毂装饰罩等装饰性部件被取消,不再是标配,以拉低产品售价。
左右两侧油箱容量都有一个小幅度的升级,从原来的400+300升的双油箱升级成500+500升油箱,容积总计1000升,加一次油随便跑个2500公里无压力,出发前加满,单程中途可以免加油,节省一些时间。油箱容量的升级是很实惠的一个配置,以前700升的油箱容积只能说勉强够用,1000升则是用的过瘾。
底盘两侧空间只有那么大,油箱容积增大之后尿素箱就无法安装在侧面,被移到了车架内侧,紧靠着传动轴旁边,靠近油箱旁边有一个尿素加注口用管路连接着尿素箱。底盘空间利用到极致,也没有改变以前加注尿素的动作习惯,相比之下某进口品牌直接简单粗暴把尿素箱放在驾驶室后面,导致加注尿素不便,两者高下立见。
蓝色盖子的尿素加注口
蓄电池的位置没有变化,如果把蓄电池移到车架尾部,油箱容积可以再次增大一些,此项配置是可以选装的,模块化生产不是浪得虚名。
动力升级10马力
斯堪尼亚欧五车型每个马力段都要比欧四车型多10马力。以前440马力欧四车型,欧五之后就变成了450马力,480马力车型变成490马力,功率和扭矩均有所提升,发动机排量不变。
欧五发动机燃油喷射采用XPI超高压共轨系统,燃油喷射压力和雾化效果好很多。最直观的数据体现就是发动机扭矩比440马力有了显著提升,最大扭矩2350Nm,几乎可以媲美欧四480马力发动机的扭矩参数 (2400Nm),并且发动机低转速扭矩输出表现更好,1000-1350转即可输出最大扭矩,实际表现如何后面再说。
变速器依旧是斯堪尼亚12挡变速器,配备Opticruise智能辅助换挡系统。变速器末端并联安装惯性滑行式液力缓速器,最大制动扭矩4100Nm,制动力要远远大于市面上其他主流产品。
液力缓速器
驱动形式6x2,最后一轴可提升,后轴空气悬架。全车盘式制动器,配备EBS电子制动系统。
动力大一点会更好
先简单介绍一下车辆运营情况,成都-苏州1800多公里的路程,按照之前的跑法,时效大约在30小时左右。这次中途在南京卸了一次货耽误了几个小时的时间,所以就不谈此次的时效问题。挂车是3米宽的箱车,正面迎风面积较大,对车辆的油耗和动力表现影响是较大的。成都出发车货总重大约46吨左右,途径几个收费站的计量重量基本都在这个范围左右。
整个路程中,重庆到湖北宜昌这一段是属于坡路比较多的路段,过了宜昌继续向东走基本就是平缓的道路状况。所以在重庆那一段对于车辆的动力性就是一个比较大的考验。
前面讲到450马力车型扭矩有2350Nm,在重庆-宜昌一些坡道车辆经常需要9挡或者8挡爬坡,1300转左右车速40Km/h左右,车辆稳着这个车速可以顺利爬上坡。
虽然扭矩额480马力车型相近,功率上的一些差距在爬坡这种重负荷工况下还是很容易看出区别的。到了路势平缓的地方,450马力拖动46吨总重的车还是游刃有余的。在坡路比较多的地方,想要时效性和油耗表现好,选择更大马力车型会合适一些。高速上爬坡速度只能维持在40km/h确实有点过低。
上坡路段
总的来说,450马力车型的动力表现要比440车型强很多,但是真的要拿他和480马力发动机相比较还是存在一些差距。这次发动机升级之后最明显的一个地方就是发动机噪音小了许多,速度起来之后只能听到风噪声。正常在路上行驶发动机转速1000-1400转范围内已经很难听到发动机的声响,耳边只有轻微的增压器口哨声。只有低转速大负荷或者高转速(大于1400转)才能听到发动机低沉的轰鸣声音。
发动机在车内的低噪音是一个惊喜,另一个惊喜是变速器换挡逻辑的一些变化。2015年第一次体验斯堪尼亚G480的时候就有提过变速器换挡,特别是降挡的时候发动机会自动补油拉高转速,轰的一声转速就上去了,动静挺大的。
在这辆G450上已经没有那么明显的补油动作,转速稍微提升一点点就完成了降挡操作,让人不仔细听很难察觉。总的来说就是变速器换挡速度变得更快,换挡过程更安静(发动机换挡补油的动静小了),与发动机的匹配更到位,离合器结合的时间变短,不需要补太多油拉高转速完成换挡。整个操作体验变得更细腻,换挡衔接很到位。
自动变速器也不是100%的智能和适应所有的路况,有些情况下还是需要驾驶员进行一些适当的干预。例如爬坡的时候发动机转速降到900转才会降挡,平路上这种设定是没有问题的,爬坡的时候转速太低,为了更好的动力性就需要人工干预提前降挡,让发动机转速维持在1000-1350转最大扭矩输出区间。
人工干预降挡
爬坡升挡的时候变速器的操作就机智的多,1400转才自动升挡,不会贸然过早升挡导致动力中断,保证了爬坡的时候车辆动力性。平路1300转就升挡,升挡后的转速大约是1000转,保证燃油经济性。
总的来说,G450上自动变速器的表现让人更满意,表现的也比以前更机智,舒适性方面也有提升,对于整车的燃油经济性提升都有贡献。
下坡神器液力缓速器
液力缓速器的作用和工作原理就不在这里多说,用“下坡神器”来形容他一点也不夸张,一般的下坡就不说了,路程中有一段31公里长下坡,有了缓速器一点压力都没有。哪里需要操心什么刹车过热和淋水降温的事情,轻轻一拉缓速器开关,缓速器就会给传动轴增加阻力,车速立马就能被控制。这种安全感只有切身体验过才能理解。
液力缓速器一个最大的好处是时效性的提升,同样的下坡,有液力缓速器可以用更高的车速下坡,又快又安全,不用担心刹不住。没有液力缓速器的车型为了保证最后能够刹得住,需要把车速控制的比较低。
虽然还是4100Nm制动力矩的缓速器,前面一两个挡位的制动效果没有以前车型那么明显。主要原因是因为新车使用的是惯性可脱开式缓速器缓速器,缓速器不工作的时候转子与定子自动脱开进入空转模式,减少缓速器不工作时的阻力,节省油耗。之前的缓速器不工作的时候还是会跟着传动轴一起转动,虽然工作腔里没有油液,本身还是具有一定的阻力。
开启液力缓速器到真正发挥作用需要一个时间,工作腔内要充入油液,新的可脱开式缓速器多了一个结合的过程,所以开启之初会觉得制动力矩不如之前的缓速器明显。
第二个原因是车辆配置原因。液力缓速器并联安装,缓速器和传动轴之间也存在一个传动比,有一个传动比,一般是1:2,传动轴转一圈缓速器转2圈,但是也有1:3的,缓速器转速越快制动力矩越大。四川地区销售的车辆在这一点配置上会有所区别,传动比会设置大一点,此次G450是江苏购买,所以缓速器本身传动比配置也有差异,导致制动效果没有以前来的那么迅猛。
液力缓速器和换挡拨杆
前面说过变速器降档的是发动机已经不会像以前明显的降档补油,其实之前车型使用液力缓速器的时候变速器也会降挡拉高发动机转速,到现在G450上,开了缓速器之后变速器不会降挡,发动机转速维持不变。我喜欢现在的调校模式,舒适性会更好一些,以前一开缓速器发动机就高转速运行,耳边的噪音太大,降挡过程中的动力损耗和补油过程也是油耗的一种浪费。
内饰配置有所降低
一分钱一分货,这辆G450的内饰配置略有降低,中控台长度要短一截,原厂的收音机是没有的,只有一个副厂的阿尔派收音机,不支持蓝牙功能,安装在车上的匹配性也不如原厂的产品,没有实现无缝安装。
主驾驶座椅还是使用气囊减震座椅,这点没有变化。副驾驶座椅变成了更灵活的可折叠座椅,坐垫可以翻转起来。减震自然是没有的,高速行驶舒适性倒还好,遇到一些颠簸路面那就需要硬抗了。
在下卧铺睡了2晚,床垫的厚度和软硬度做的恰到好处,对我而言是这样,每个人对于床垫的需求可能会有区别,以实际体验为准。床垫最忌讳过软,支撑性不好睡的反而不舒服,太硬在车上会颠簸,那也是不行的,所以这个东西虽小,要做到恰到好处是很费事的。美中不足的是卧铺尺寸偏小,虽然我体型偏瘦,睡在那里左右都有一些富余的空间,可是翻身就需要小心调整姿势,这个问题只能等下一代新车型解决。
总结
发动机升级,燃油喷射系统升级,变速器表现更好,油耗表现确实要比以前的车型好一点点,综合下来表显油耗31.45升/百公里,除掉误差,实际油耗在32左右。但是,油耗是不具有参考性的指标,忽略工况、驾驶习惯、载重、天气、车辆配置等各种情况就谈论油耗是一种耍流氓的行为,之所以写出来只是让大家知晓一下,不要去生搬硬套放到其他车型上去对比。
斯堪尼亚新规格车型的升级是很内涵的,从静态几乎很难体验到升级的东西,动力性、燃油经济性、舒适性动态方面的升级只有亲身体会才能知晓。相比于之前的车型,G450的动态表现出人意料的好,有意向购买斯堪尼亚的人能选择欧五车型就别选欧四了,光是发动机和变速器表现就已经值回票价。
图、文:陈驿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