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解放去不了的地方,就让南京嘎斯上,南京嘎斯卡车还有人记得吗?
在老一辈卡车人的记忆里,我国早期的长头卡车脱口而出的肯定有三辆,1、解放CA10,2、东风140,3、南京嘎斯。这三款车在我国早期载货车制造水平低下的时候可以说是扛起了大江南北的运输任务,不仅如此,这些车更是我国当年引以为傲的军车。
在老部队里面总是流传着一句话:大解放去不了的地方,就让南京嘎斯上。一句话,足以证明南京嘎斯的地位(此处说的是嘎斯63,4X4驱动的)。
在年前去拆车圣地徐水时,在路边便遇到了一辆南京嘎斯,不过是130,并非军方配置的230车型,这辆车在经历了数十年风雨洗礼之后成色依旧比还算完好,属实不易。看到完整度如此好的老车,让我不禁停下脚步,按下了快门。
在看车之前不妨先说说这个车的历史:
南京嘎斯的真名叫南京跃进NJ130载重汽车,整体是基于苏联GAZ汽车厂的嘎斯51打造,我国在南京跃进还没生产该型号卡车之前,大概是抗美援朝时我国曾大量进口过苏联的嘎斯汽车,有嘎斯51,嘎斯63,嘎斯69(嘎斯69是吉普),这些车性能优异,表现出色,立下了汗马功劳。
到了1957年苏联对中国,朝鲜,波兰三国放开制造许可,这也就给南京汽车厂生产NJ130埋下了伏笔。
1958年,国内共有两家汽车厂拿到嘎斯51的图纸,分别是武汉汽车厂和南京汽车厂,武汉生产的车型叫武汉130,南京生产的则是南京130,因为都是脱胎于苏联嘎斯,人们便给这些车冠以了“武汉嘎斯”和“南京嘎斯”的称号,另外还有朝鲜嘎斯,以及苏联的原装嘎斯。
后来南京汽车厂为了提高这些车的性能,便仿制嘎斯63制造了南京230载重汽车(NJ230)。很多人可能对这个命名不是很了解,其实理解很简单,在当时我国的汽车命名一般都是由字母+3位数字组成,字母代表的是汽车厂的缩写,NJ即指南京汽车厂,后面的数字1代表车辆是后驱,如果是2就是4驱。第二位数字3是代表车辆载重吨位为2.5-3吨级载荷,第四位就是车辆的研发代别,0是第一代产品,1就是第二代产品,以此类推。
各位看官莫嫌我啰嗦,笔者拿常见的解放CA141举例咱再来巩固一遍这个知识点,CA是一汽的缩写,“1”代表后驱,中间“4”就是车辆载重吨位3.5-4吨,末尾的“1”代表第二代产品。
历史介绍完,我们就直接切入看车的主题:
南京嘎斯既然脱胎于苏联嘎斯51,在设计元素上便于苏联版本的嘎斯51大同小异。车辆的进气格栅与现在流行的“直瀑型”类似。不过当年的老车没有那么多的装饰,前面罩上就是均匀排布着7条竖直的镂空格栅,尽显年代感。
车辆采用两块挡风玻璃也是当年卡车的一大特点,因为当年制造玻璃的工艺达不到太高的水平,制造一整块大玻璃根本无法造出明显弧度,以及强度和耐久度均达不到要求,只能用两块玻璃代替。跃进130的玻璃和老解放的一样,可以打开透气。
跃进130的翼子板上都是有两个车灯的,一个是主车灯,另一个则是转向灯,不过很多车在历经数十年岁月之后这些车灯保存的都不是很完整,许多车辆都有车灯遗失的状况。
这个车灯没有灯罩,应该是民用版本的,并非军方用车。
查阅了许多关于南京嘎斯的影像资料,资料中的车后视镜不是在门上就是插在翼子板上,而这辆车却是固定在保险杠上的,有可能是副驾驶门镜丢失,这块后视镜为副镜,用来观察更多车辆盲区使用的。
车子机舱的左右两侧均有“南京汽车制造厂”的字样,这两块板是可以拆卸的,方便打开机舱盖维修发动机。
另外,这个车的机舱盖不是像老解放那样两边对开式,而是掀开的。
机盖打开效果,从上面掀开,通过阶级撑杆支撑,至于机盖的固定方式,往下看↓。
引擎盖两端有带有弹力的拉钩勾住进气格栅左右侧的孔位,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实现机舱盖固定的。
掀开发动机盖,就能看到发动机的庐山真面目了。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发动机上面的化油器,真是一个有年代感的物件,现在的车想见到化油器都难了。
南京嘎斯配置的发动机是一款从苏联嘎斯上沿袭下来的53Kw,70匹马力的6缸汽油燃料机器,排量3.485升,这样的机器数据即使是在现在也很难见到了。
车的两扇车窗旁边均带有副窗,打开可以换气,不过这个车只能打开这么大。如果说开过北奔NG或者三菱楼卡车的司机,他们一定会灵活的将这副窗当自然空调去用。
多么小巧的门把手,往后一拽就能开门。
这是跃进130的加油口,油箱设置在驾驶室里面,这个加油口是直通驾驶室的。
铁质的三幅方向盘非常的简陋,方向盘部分区域的油漆在长时间使用后已经脱落,生出来一块块的锈迹。在方向盘中间有一个大大的“Y”字母,代表跃进。
“五环式”排布的仪表读数清晰明了,自左至右是油量表、机油压力表、车速里程表、水温表和电瓶电流表。目前里程表上显示这辆车已经跑了79902.8KM,接近8万公里。
车辆的变速箱为4前进挡1倒挡形式,挡把头已经被“盘”的掉漆严重。
工作台为纯铁制,上面有点烟器,灯光开关,狭窄的驾驶室可以通过图片中呈现的工作台大小来体现。
电打火非常的好评,不过看着像是后改的。
驾驶室内设有两个座椅,采用革包裹,上面积满了灰,这么多年也老化的差不多了。
跃进130的油箱位置在主驾驶座椅的下方,容量不足40升。这个车的油箱已经被拆掉了,放在大梁左侧的位置。
把油箱放在大梁处应该是考虑到能为车辆提供更为充足的燃料供给,而放在驾驶室内是为了当时军用需求而考虑的。
后桥是单级减速桥,看着这个小牙包和相比现在纤细的半轴管以及成摞的钢板,这个车的承载能力可想而知。在命名中,这辆车的载重范围是2.5-3吨级别,而且刹车也不是靠压缩空气。
车厢看栏板的马槽应该还是原装的木质车厢,使用至今外观没有太多的老化,这辆车的使用频率可能非常低,毕竟50余年跑了8万公里。
车厢内的木质地板有的已经断裂,集中负载区域的木板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形。
南京嘎斯自1958年投产,直至1975年停产,在这17年里生产了70万台不同配置的车型,也给人们留下了许多中国在艰苦时期的故事。看着这台车,再回望现在国内制造的重卡,可以说是天地的差别了,在感叹当今变化的同时,或许我们更多的是应该去致敬当年那些为了中国汽车工业呕心沥血,默默付出的人们!
图/文:夜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