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今天这篇文章,我真的很感谢热爱巴士微博好友@直行白云大道嘅-76A提供的图片,为了这类车我来往澳门不下10次,很难遇见这批直接日本进口的伊苏苏巴士,心塞了很久。说到这台伊苏苏,车龄接近30年,牌照的登记日期是1988年,车系是源自很经典的伊苏苏Journey-K(日文名いすゞ・ジャーニーK),型号则是LR车系的初期型P-LR312J(好像第一次在文章一开头就介绍型号),中期是U-LR车系,末期则是KC-LR车系。伊苏苏Journey-K属于日本本土的内销式车型,作为一手车直接进口到澳门,可以说是十分珍贵。
从车头45度看这台车,这车更多是一种平淡,与经济泡沫前的历史背景有不少的差别(那个时代的车型多是大胆和创新的)。大面积的分体玻璃绝对是那个时代的标记,经典的的左右移动的雨刮在00年的国产巴士还有采用,分体式的大灯和转向灯降低了维护的成本,不过较为可惜的是保险杠上的黄色雾灯缺少了。外抛式的后视镜,日本车的标配!
在车身后侧面观察,车侧的转向灯是一个很棒的设计,满足行人和过路车辆对车辆的动态变化的预知。还有旅行巴士安全设计要求的安全门在大陆也许就剩下两地牌的巴士和港澳地区的车辆了,十分遗憾的缩减。车尾部分采用高位的刹车灯和转向灯,驻车灯和倒车灯则设计在保险杠上方。顶部位置的后地镜在那个没有倒车雷达和倒车影像的年代是一个安全可靠的配置,车内的中央后视镜可以看见车尾的地镜,以此判断位置(这台车至今没有倒车雷达)。
后牌照框保留日本牌照的样式,有下侧还保留日本大型车辆的限制荷重的铭牌(车头同样带有的),这样细致的标识值得天朝政府学习的。
港澳地区俗称的太平门在日本叫做“非常口”。
打开车门登上P-LR312J,这内饰无论是看图片还是亲临现场都令人感到震惊,这真的得归功于司机的勤奋保养和车内部品的优秀品质。座位旁的手刹令我想起丰田大霸王的手刹位置,晾衣杆那么长的波滚换挡动作犹如摸虾一般,倒是这台伊苏苏的离合这么高,塞车的话也是有点反人类啊!
站在高处往下拍摄中控全景,这没有任何起伏的设计就不要谈及什么人机工程学了,右侧裸露的电线倒是符合这台车的年龄和日本车走线相对比较乱的特点(至今也有这问题)。倒是方向右侧的小日历,汽水瓶做的笔筒还有挡风玻璃的报纸绝对是港澳地区的巴士、货车和VAN仔的象征(其实我也不清楚为什么会这样放置,但是现在去到香港澳门依旧常见)。
伊苏苏Journey-K P-LR312J采用的也是那个年代常见的A字形方向盘,油光呈亮的呔环告诉着我们它依旧老当益壮。方向盘下方左侧为雨刮的操作拨杆,右侧是大灯和转向灯的拨杆。仪表盘的布局与一般日本车有些许差别,右侧的为速度表,左侧则是集成了电压、油温、油量油温和气压的机械表,而转速表缺席了,换挡真的靠车感和经验了,不过在仪表板上设置了BULB CHECK(灯泡检测)和仪表盘亮度调节确实很细心。仪表板的右侧则是我们驻车灯的按键(这里是用P三 按键)和黄油加注按键。
在仪表板的左侧是车内灯光的控制按键。
最右侧是早期的警告灯的显示位置,上方是风门的操作拉杆,启动发动机是拉出来,怠速稳定后慢慢退回去,旁边还带有日文的说明。
车窗下是一个大家很少看见的布局,这里一次设置了车门开关的拨杆,空调/通风的面板和日本产的MIKUNI(三国)的加热器,如果小弟没有看错的话应该空气加热器,MIC应该就是型号的规格,新款式MXA规格的(如有错误记得通知小弟啊)。下部则是日本藤森电机制作所制作的换气开关,应该是控制车辆顶部的风机。
中间位置则是全车的娱乐系统,但是有如抗战时期造型的收音机和卡带机,最神奇的居然有预留的麦克风的插口,可惜不知道现在是否在工作,但是在原车上依旧保留绝对是难得一见的。右上方是idling stop(调整怠速)的旋钮,熄火的话应该也是需要操作这按键。
前门紧急开门装置,紧急情况下使用的。
伊苏苏Journey-K P-LR312J采用的是一款5速的手动变速器(不清楚是否有同步器),匹配的应该是一款代号为6BG1-S的6缸直喷式自然吸气引擎柴油引擎,排量为6494cc,最大马力为175/3000 ps/rpm,峰值扭矩为46/1800 kg/rpm。这款引擎为了适应当时日本的排放标准和噪声标准,而生产。与目前国内的常见的6BG1的涡轮版引擎是完全不同的。涡轮版引擎是根据4吨以上的中型车量身研发的,配置也是6B系列引擎的高峰产物。
图源自日本网站
结语:记得澳门的车友@东京都营巴士迷 跟我说,在澳门重工业不发达,像巴士、卡车等车型不像香港那样引进底盘组装车身,只可以整车进口,正因为这样的客观因素,使得澳门的巴士类型百花齐放,甚是罕见。今天写的这篇稿件可以说是多地车友共同协助下诞生的精品,希望以后还有更多的机会进行交流。
最后感谢微博名@直行白云大道嘅-76A,@东京都营巴士迷,@蚊子 的大力协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