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车能装货吗?工信部发话了,带您看客车“后部载货空间”的前世今生
11月3日,工信部装备中心下发〔2021〕685号文,要求各车辆生产企业及检验检测机构进一步规范《公告》客车类产品准入管理有关事项,链接见http://www.miit-eidc.org.cn/art/2021/11/3/art_54_17330.html。

通知主要有3项要求和1份附件车型名单:
- 对于在车辆后部布置行李区的公路客车应严格执行国标GB 7258-2017;
- 在相关农村客运车型标准出台前,对于车长小于等于7.5m的其他客车及车长超过7.5m的客车产品,暂不允许在后部设立封闭的载货空间;
- 《公告》内在车辆后部设有盲窗的客车产品应尽快补充车辆内部结构照片、图纸予以说明,12月1日前通过变更扩展完成整改申报。

从附件涉及的75款公告产品来看,全部为6米以上的纯电动城市客车(含3款低入口),其中85%为8米级车型,包括52款8.5米和12款8米。另外还有9款6-7米和2款7-8米车型,多集中在6.6-6.8米的轻型客车区间。
从后部封尾布置方案来看,本次涉事车型主要包括两种结构:绝大多数是电器舱结构,另有极其罕见的行李舱结构。

其中电器舱结构很好理解,即在后轮后设置独立的电器元件舱体,也是客车业常用的布置方法之一,经附件名单筛选识别共有74款车型属于此种结构。由于涉事车型均为BEV车型,因此电器舱里主要是高压电器单元的强电部分,除动力电池外还可布置电机逆变器MCU、整车控制器VCU、电源分配单元PDU等分总成。另外还有城市客车常见的尾置电子路牌、电子广告屏等低压电器配置,也可设置独立的弱电舱体。
至于余下的1款车型,即附件名单中的首款车型厦门金旅XML6805JEVJ0C8纯电动城市客车,则是行李舱结构的唯一代表。该车是设置后部载货空间的主要尝试者,也是本次客车整改的焦点。

从公告申报图对比可知,金旅该车的后部行李舱盲窗结构区域更大,隔断设置在后轮前的第一个封闭环骨架处,与只封闭了较小空间的电器舱结构相比尚有差异。同时由于整车采用了短前悬布置,除常规的前上车门外,还可选装两轴间或后轮后的第二门方案,其中后者选装掀背门方案,比常见的发动机舱门尺寸更大,也具有明显的识别特征。
年初的金旅8米北极星“客+货”样车

今年4月份,浙江杭州公交某场站里出现了一辆金旅8米北极星“客+货”样车,采用一级踏步、侧围镂空窗结构,后轮单胎驱动,中后门布置,副驾驶区布置3个侧向座椅,设有后段的行李区域,采用黑漆盲窗结构。该车侧窗上印刷有“Kangchi”字样,显然是利用更早的福州康驰巴士样车改制而来。
车内布置方面,该车的两舱隔断略显简易,通道采用了折页门结构,五金件的门把手和锁具与家装风格更类似。可能由于临时改制,样车保留了通长风道而未做单独断开设计,进而导致铝合金风道无法与隔断完美契合,局部甚至无法正常开启;同时两舱顶部结合处仍留有间隙、空气相通。此类简易隔断更常见于海狮类的日系轻客厢式车,简单粗暴、实用至上,但对海鲜产品等有刺激性气味的货物运输不够友好。

样车后部行李舱采用防滑花纹铝板提高耐磨性,保留了后风窗因而采光通透性更好。该车为一级踏步结构,故后段需保留适当的台阶空间作为电器舱,金旅也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布置了货架、货厢等固定装置,标明了农副产品、海鲜生鲜、大件小件或易碎物品的分区。不过受后轮后开门和一级踏步影响,该样车的空间利用率较为一般。
浙江宁海的“公交邮路”
6月23日,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正式开通了5条“公交邮路”,投运的数十辆新车正是前文目录中的金旅北极星XML6805JEVJ0C8纯电动城市客车。此次模式创新意图解决“快递到不了村、东西买不进来、农特产品卖不出去”的三个核心问题,可缩短城市到农村的半天配送时间,降低农村物流整体成本20%以上,打通了城乡物流服务的“最后一百米”,央视新闻亦有相关报道。

从批量上线的实物可知,该车采用两轴间双中门布置,后门以后全部为行李区域,保留了铝合金风道、软包内饰,设置两个侧向折叠座,并留有USB充电口,应为随车行李货物看管人员预留的临时座椅。后部行李舱大致在人腰部高度,舱内高度可满足“直腰干活”的需求,极大减轻了劳动强度。乘员舱为12+1布置,二级踏步结构,为节省车内空间采用了横向推拉门结构。
尽管如此,当车辆客流量足够大且货运量不足时,由于两舱间保留了连接通道,难免将行李舱也做为乘员舱使用。这种使用功能极易混淆的分区布置在实际中难以准确切分,更适合定义为“多功能区”,与若干年前青年客车的X-Liner公路客车概念十分类似。

其实金旅此车的出现也引发了对现行标准的思考:首先这不是公路客车的行李舱,不是(贯通式)底置或后置的独立舱体;作为核定站立乘员面积的城市客车,却设有与乘客舱前后一体的行李舱,而两舱间还设有通道开口,无法避免“一区多用”;隔断后还设有折叠座椅,难免联想起“客货混装”。后段侧围采用黑漆钢化玻璃制造盲窗效果,可如何保证透光率?与货车常用的厢体材料相比,如何保证侧围玻璃、甚至车内物理隔断的结构强度?一旦后部满载货物,车辆在紧急制动或加速时,如何保证乘员舱的安全性……
这也引发了行业对于(城市)客车后部载货空间的技术性思考,确实有很多关注点需要解决。不过金旅此车的出现也是一次新的尝试,产品本身仍处探索阶段的早期形态,难免出现各种缺憾,好在我们已看到了产品的多轮进化,不断的技术升级正是满足市场多变需求的法宝。
乡村公路营运客车的定义参考
此前JT/T 616-2016《乡村公路营运客车结构和性能通用要求》对乡村公路营运客车(country bus)给出了明确定义:“主要在连接县至乡(镇)、乡(镇)至乡(镇)、乡(镇)至村、村至村的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上进行经营性道路旅客运输的M2和M3类客车(不包括A级、I级、Ⅱ级客车)”。由此可知,符合标准定义的“乡村公路营运客车”是指座位数超过九个、不允许成员站立的载客车辆。

乡村公路营运客车基本要求是车长4.8-9米、最大车速<70km/h,进一步分为3个等级。目前符合这两项标准的公告车型恰好是9米以下、最高车速69km/h的城市客车,再用具有后部盲窗结构却未做技术说明的条件筛选,则可得到附件名单的公告车型。
在新时代振兴乡村经济、推动农村客运发展的背景下,本次金旅北极星的BUG更多还是出于对政策理解不同所致。而装备中心685号文在通知开头指出“为准确贯彻落实九部委《关于推动农村客运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正是对客车行业的及时纠偏与预防。同时工信部也明确提出,“在相关农村客运车型标准出台前”暂停公告车型在“后部设立封闭的载货空间”,为下一步的修标预留了充分的空间;同时对其他后部盲窗客车产品给予了补充材料、扩展整改的机会,进一步规范了已有公告车型。
更早的行业尝试:丹东黄海集贸客车
其实近二十年前,客车行业便有“后部载货空间”载客汽车的尝试,即丹东黄海在世纪初推出的“集市贸易客车”,也是一款应对当时政策法规调整和客户需求痛点而来的特色产品。

2002年初,针对一些地方规定取消了客运车辆顶置行李架的变化,丹东黄海敏锐铺捉到了商机。同年7月,黄海会同省交通运管部门对集贸市场、农村地区进行了调研和论证,迅速组织专项开发并于9月推出了集市贸易客车,填补了国内同类车型的空白。集贸客车的最大特点是拥有25立方的超大储物空间,通过最大限度抬升车内地板扩大了底置行李舱容积,同时在车内乘客舱至车尾处专门增加了货物隔断空间,即最早的“后部载货空间”尝试。该产品的出现实现了“人随货走、人货安全、超大载货容量”的目的,一经推出便获得了大江南北的广泛好评,迅速成为批发业者眼中的“致富神器”。

2010年笔者曾偶遇一辆在运营的黄海集贸客车DD6121K10,经营某省际客运班线。车主介绍该车的36+1+1座符合收费公路的“三型车”标准,极大节省了通行费用,除了底置12立方的贯通行李舱外,在车内后部还有13立方的独立货物行李舱。相比传统的12米公路客车,集贸客车虽然减少了座位的票款收入,乘客的随身行李却可以根据路途长短和行李大小单独收费,尽管货舱没有客舱面积大,但相同空间创造的效益却更高,车主的运营收益并未受影响。
由此可见,早期设置“后部载货空间”的公路客车是对市场的一次有效细分,通过产品的结构创新和导入,车企、车主和行业主管部门实现了“三赢”。

2003年3月上海世界客车博览亚洲展览会上,丹东黄海凭借DD6121K04集市贸易客车获得“2003年度最佳客车新品”奖项,不久又推出了配装杭发、潍柴发动机和卧铺版的系列化变型车,极大丰富了“集贸客车家族”。该产品问世后广受批发贩运小件货物乘客的喜爱,在江浙等小商品加工业发达的地区,以及边贸活跃的省份都有上佳表现。
2004年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正式施行,根据第五十四条规定“载客汽车除车身外部的行李架和内置的行李箱外,不得载货”,正是为了避免客货混装、强调安全性而设置的条款。各地区在条例执行过程中逐渐将存有“疑似混装”的集贸客车排除在外,进而导致丹东黄海该品种走向下坡路,最终于2005年底彻底停产,结束了并不算长的历史。但作为最早设置有“车内后部载货空间”的客车产品,丹东黄海的集贸客车不容遗忘。在客车变型车多如牛毛的今天,很多经典结构完全可以结合电动化、复用到时下产品中——例如考斯特中巴尚且能加长至8米的“BEV宽体大考”,只要存在市场需求即可闻风而动,这正是客车产品灵活多变的天生属性。
后记
通过回顾前世今生,我们知道载客车辆的“后部载货空间”其实由来已久。本次装备中心685号文从公告认证角度对客车产品进行了规范,可以预见在解决技术性问题后,客车行业将迎来合规合法的公告车型,从而为广大农村客运提供更好、更安全的“客货邮”产品,有望成为新一轮“城乡客运改造”的助推器。(完)
图文: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