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配送货车适当放宽限行,7.5吨会成最终进城标准吗?
近日,公安部发布《关于优化和改进城市配送货车通行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规范设定车辆禁限行标准。鼓励城市根据配送需求适当放宽限行吨位,避免简单按照车辆号牌类型划分通行权,对轻型以下货车原则上不再进一步细分限行吨位。

鼓励城市根据配送要求适当放宽限行吨位,那么,到底适当放宽到多大吨位呢?实际上,很有可能是7.5吨。
货车进城吨位提升至7.5吨?
为什么这么说呢?
2020年12月8日,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与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组织了相关企业召开轻型车辆技术规范研讨会。会后,中汽协充分征得行业意见后,整理形成了《轻型货车技术规范反馈意见》,并向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送了《关于轻型货车技术规范反馈意见的函》(简称《意见》),该《意见》一方面建议推进7.5吨货车进城,另一方面,也建议对总质量≤7.5吨货车,高速公路按照一类货车(蓝牌货车)收取过路费。

在该《意见》的具体条文中,它建议“公安部、工信部等部委联合制定城市物流车进城管理规范性文件,推进7.5吨货车进城,并由国务院下发,各地方严格执行;同时建议交管等部门在车辆上牌、年检环节严格执行,切实做到执法一致性,同时严查用户使用 过程中的超载行为,加大处罚力度”。
而就在这份《意见》曝光后不久,公安部就发布了发布《关于优化和改进城市配送货车通行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可见两者之间紧密的关联性。
轻型载货汽车的总质量就应该是7.5吨?
实际上,7.5吨的进城标准还有人更早提出,早在2019年,全国人大代表,五征集团董事长姜卫东,就曾建议把城市货运的主力,也即轻型货车的总质量提高到7.5吨。

姜卫东说,当前,我国城市道路水平已发生了根本改变,载货汽车的安全性、环保等各项性能指标也实现了质的提升,但我国现行的载货汽车特别是轻型载货汽车相关标准是30多年前制定的,已无法满足市场发展需求,企业和运输业主处于维持生存、执行标准和符合监管要求的两难选择中,基层执行和监管部门同样处在反复治、反复超,始终得不到有效解决的尴尬境地。若现在去倒逼运输业主、企业,势必会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经济损失,极易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因此,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尽快对轻型载货汽车的现状进行深入调研,按照市场规律和经济发展规律,对轻型载货汽车的定义重新进行分析,将轻型载货汽车的总质量提高到7.5吨,大幅减少城市拥堵、提高城市物流运输效率、降低运营成本,为运输业主和企业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从根本上解决治超难题。
小结:7.5吨会成最终的标准吗?
那么,7.5吨会成为轻型货车进城的最终标准吗?事实上,公安部的《意见》出来之后,卡友还是十分期待的,期待这份《意见》早日落地,给卡友带来切实的利益。
不过,更多的卡友还是表示担忧,毕竟公安部的意见只是提出了适当放宽,到底放宽至多少吨位,还得看各地的具体实施。很多城市可能会不做任何的适当放宽,正是大部分卡友的担心所在。
但毋容置疑,放宽至7.5吨总有一天会到来的,因为无论从物流发展的角度,还是从企业的角度以及卡友的角度,放宽轻型货车进城吨位都是利好的。也不管这次公安部的《意见》带来怎样的后果,它都释放了一个信号:改变已经开始,限制城市物流健康有序发展的各种障碍正开始逐渐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