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说技术进步,国产卡车要成为世界一流,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前段时间我写了篇文章《被欧美放弃,俄罗斯卡车市场的困境,是中国卡车企业的机会吗?》,提到中国卡车要攻取俄罗斯市场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因为篇幅有限仅就俄罗斯的情况提了一些看法,其实有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值得探讨——“中国卡车要成为世界一流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一个问题“何谓一流”?在我看来,中国卡车要成为世界一流,核心指标就一个:中国卡车能否像欧卡、美卡、日卡那样被认可为一个“流派”。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杂糅全球各家流派的中国卡车,工具属性远胜品牌属性。说难听一点,国外买中国卡车的用户“图便宜”胜过“图口碑”。这是个很尴尬的现实,抛开起步晚这一客观原因,阻碍中国卡车成为世界一流的原因还有很多,就此,我大致归纳为以下三点:

- 质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其实,单看配置参数,中国卡车与欧卡等知名品系相比差距并不大。但一到稳定性、可靠性、耐久性这些方面,中国卡车就漏了怯。这其中造车态度是个很大的问题,比如线束包扎不到位、螺丝栓的不够紧等等。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中国卡车小毛病多,这点国内养车的朋友应该会深有体会。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脱离国内整体工业实力相对落后这个大环境,在加工工艺和材料方面中国卡车确实“技不如人”。而这个问题只能通过发展,依靠时间来解决。相较而言改变造车态度会更容易。

- 国际化经验不足。
欧美日国家的厂商普遍都有几十年的国际化经验,而中国卡车真正批量出口走向世界也就是最近十几年的事情。中国卡车厂商不单是国际化经验匮乏,相关人才储备也不足。这里有个案例很能说明问题:

国内某卡车企业,十几年前出口过一批重卡到中东A国(以下简称A国),前期靠着极高的性价比出口量一度达到了四位数。不过第二年口碑就崩盘了,因为那一批的重卡刹车大面积出问题。为什么同样性能的重卡在国内就没有出问题,在A国就出问题了?原来A国的沙漠气候既干又热,加上当地的司机开车很“野”,适合国内的刹车系统在A国根本扛不住。

难道那家卡车企业没有去A国做过调研吗?人家还真做过,但是去调研的人很少,很多数据都是A国当地经销商给的,加上交货期赶得紧。在数据不准、调研不充分的情况下,该厂家就匆匆将重卡出口到A国,最终遭遇重大挫折,连带重创了中国卡车的声誉。相比之下欧洲卡车企业无论是在适应性开发,还是车型验证、市场调研方面都做的极为严谨扎实。

现在回头来看当时那家卡车企业但凡有个专业人士来指导或者学习一下欧洲卡车企业的经验,也不会犯这种错误。可惜没有如果,有些“学费”得交,只是交多交少的问题。
- 行事风格有问题。
我国经济经过40多年的高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同时也形成了一股“浮夸风”。什么都追求规模,什么都求快。于是我们就能看到很多中国卡车厂商在出海之后,惯用“低价”这一杀手锏去迅速攻占市场扩大规模,但售后服务往往又跟不上,早些年经常出现“管卖不管修”的情况。给国外的经销商和客户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有些国家的用户直接评价中国卡车坏了就是一堆废铁。话虽难听,说的却是实情。这几年售后服务开始为中国卡车厂商所重视,情况在逐步改善,不过仍旧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很多国家中国卡车已经将日韩卡车干挺了(现阶段海外我们的直接竞争对手是日韩卡车),却往往陷入中国品牌相互倾轧的乱局当中。低价、简配、恶意中伤这些低劣的手段都用到了自家人身上。这点真的特别痛心,一群不团结的中国卡车厂商,怎么可能维护的好中国卡车的形象。并不是所有中国卡车厂商都有资格去做出口业务,这也是我一直呼吁国家建立卡车出口白名单的原因。对那些刀口向内的厂家,真的要好好进行整治。

某些中国卡车厂商的短视和“小聪明”危害同样很大,这里也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案例:某东南亚B国(以下简称B国)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国内某卡车厂商出口到B国的卡车大打政策擦边球。给卡车预留了很大的“改装余量”,并且在销售的时候明里暗里的宣传自家产品的“超载能力”,将国内这种不良之风带到了国外。结果该品牌的卡车因为超载出交通事故、压垮桥梁,频频登上B国的电视新闻,被恶评为“道路杀手”。不仅影响自家品牌形象,也让B国媒体攻击中国卡车有了口实。这种只注重短期销量,不注重长期品牌形象建设的行为,时至今日在中国卡车出海的过程中仍然很常见。

差的也许只是态度
我在开头提到的那篇文章中说过,以今时今日中国卡车的技术实力和质量,本不应该在世界范围内享有如此低的评价。但现实是中国卡车的“风评”确实不高,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过去犯的错误在买单。建立好形象很难,要毁掉却很容易。

我一直想不明白,韩国卡车性能和配置都不如中国卡车,却能比中国卡车卖的贵(普遍贵30-50%),不就是因为韩国卡车的售后好一点,稳定性和耐久性好一点吗。这对如今的中国卡车而言,要追上去真的不难,要的不过是态度和决心。眼下国内卡车市场内卷如此严重,出口成了中国卡车厂商的必由之路,是时候好好考虑形象的问题了。
文/坚持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