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商用车以“正向研发”,重塑智慧物流新范式
在2025奇瑞全球创新大会的聚光灯下,奇瑞商用车进一步释放关键信号——企业正坚定以“正向研发”为战略基石,以“全球市场”为竞技舞台,走出了一条从“追随者”到“定义者”的转型路径。在这场深度对话中,奇瑞商用车展现出不再仅追逐市场热点,而是依托体系化自主研发能力,打造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新一代商用车产品矩阵。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正向研发铸就硬核竞争力
“我们现在的产品布局,全部一步到位,以全球化标准打造。”奇瑞控股副总裁、奇瑞商用车党委书记兼总经理巩月琼在采访中掷地有声。这句话背后,是奇瑞商用车研发逻辑的根本性迭代——从过去围绕本土市场的适应性开发,转向以全球最高标准为起点的“正向研发”模式。
这一战略转向,在重卡业务负责人奇瑞商用车副总经理 、集瑞联合重工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宏的表述中更为具象。他透露,团队正在推进的第三代重卡产品,核心定位即为“面向全球的正向开发新能源平台”。他直言,当前市面多数新能源重卡仍基于燃油平台“改造”,而奇瑞商用车选择回归底层架构,围绕电动化、智能化进行原生重构。
研发负责人奇瑞商用车价值工程部总监、面系产品线副总经理梁宇航则从技术维度拆解了正向研发的聚合效应。通过电驱系统“从四合一到六合一”的高度集成、电机与后桥的一体化设计等硬核技术,不仅实现降本增效,更将用户保养周期从1万公里拉长至5-10万公里。“这相当于在全生命周期为用户节省4000到8000元,”梁总强调,“这正是自主研发带来的用户价值显性化。”
不止“走出去”,更要“走上去”:以全球标准重构商用车价值体系
“全球化”是本次群访中的高频词汇,但对奇瑞商用车而言,它并非简单的市场外延,而是一场以技术与品质为支撑的“价值上行”。
最具代表性的是奇瑞商用车副总经理 、VAN 事业部总经理杨峻岭负责的“大VAN”项目。作为奇瑞商用车史上投资最大、定位最高的产品,它从立项之初就锁定欧洲市场。“我们起步即对标欧洲,兼顾国内,高举高打。”杨总透露,该车历经“两冬两夏”极限测试,其底盘操控稳定性甚至赢得外籍CEO的由衷赞叹。

为攻克欧洲这类成熟市场,奇瑞商用车内部启动“欧洲能建”专项,系统构建本土化合规与服务体系。“我们做的是能力支撑型出口,”巩总强调,“品质优先是核心战略。即便为打磨品质延迟上市、承担更高成本,也必须建立口碑。”这种对品质的极致坚守,成为其与国际巨头同台竞技的底气。
聚焦用户价值:用“场景化产品”与“确定性服务”重构行业生态
“用户”、“场景”、“全生命周期”成为多位负责人反复提及的关键词。奇瑞商用车正向研发的终点,并非实验室中的技术参数,而是用户在真实运营场景中的价值增益。
奇瑞商用车副总经理、轻商国内营销公司总经理李杰对此体会深刻。其团队将城配市场精准切分为“高效物流”与“普通物流”,并针对不同场景推出“百万公里定制版”、“聚能版”等差异化产品,甚至为平台司机专属规划“十年耐久”车型。“通过场景化精准开发,我们为特定客户与工况创造真实价值。”

服务层面,他们推出“3小时救援必达”、“维修不隔夜”、“30分钟快保”等硬核承诺,精准击中物流用户“时效即利润”的痛点。李总坦言,新能源商用车竞争已超越产品本身,升级为贯穿十年用车周期的“生态服务力”比拼。
破局同质化:以“技术深度”与“用户温度”构筑护城河
当前新能源商用车赛道表面繁荣,背后却陷入“产品同质化”困局。如何破局?奇瑞商用车的实践指向两个维度:技术的“深度”,与用户的“温度”。
技术“深度”,体现为对智能化、集成化等底层技术的持续投入。巩总预判:“2028年后行业决胜关键在智能化。”为此,奇瑞商用车正全力构建行业顶尖的软件标定团队,并在控制器架构上规划比乘用车更激进的技术方案。
用户“温度”,则落地于“端到端流程变革”,确保高效响应并解决市场问题。正如巩总所言:“商用车入门容易,做精很难……一旦建立起信任,用户粘性极强。”这份粘性,正源于对用户需求的深度洞察与真诚回应。
编后语:
本次活动之后,一个超越传统认知的商用车品牌形象渐次清晰:奇瑞商用车不再仅是交通工具制造商,而是以自主研发为引擎、全球视野为格局、用户价值为核心的“智慧物流生态构建者”。

从“一步到位”的全球产品,到“可信数据残值保障”的创新探索,奇瑞商用车正以行动印证:中国商用车品牌的向上之路,唯有依靠硬核技术与极致服务,在全球市场赢得尊重与信任。这条路注定不易,但正如其在严苛测试中展现的执着——唯有历经锤炼,方能成就可靠。中国商用车的新未来,正由这样的长期主义者执笔书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