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有幸采访过一位卡车司机老前辈,虽然聆听他教诲时间不长,但却给了我足够的震撼。
老前辈说,在他那个时代,除了能有不错的收入外,开卡车还是一个很受人尊敬的职业,不管开车到哪里,都会收到别人羡慕的眼光,甚至连社会上的女孩都以嫁给卡车司机为荣。
“如果有一个词来形容那时候的卡车司机的话,我觉得应该是’高尚’,一种类似军人的高尚。”
关于“高尚”,老前辈还特别给我解释说,在他们那一代,卡车司机由于大部分都是从部队转业的,都有着一种近乎“默契”的信仰,在日常的卡车生活中,可能都会不自觉的拿部队的纪律要求自己,在加上社会对司机的尊敬,所以,那时候的卡车司机,大部分素质都非常高。
这就是我说的震撼,震撼在中国卡车历史上还曾有这样的一段“黄金时代”,无论上卡车司机的社会地位和整体素质都和现在有着本质的区别。反观现在的卡车司机群体,不仅高收入没有了,更重要的是,由于超载、超速、恶意违反交通规则等等行为常见诸报端、网络,至少在社会大众看来,别说尊敬了,见着您能不躲的远远的,已是万幸了。
从老前辈所说的“黄金时代”(上世纪80.90年代)算起,到现在也不过是30多年的时间,按理说,人的素质、群体的素质应该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遗憾的是,我们看到的是一个退步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不可想象的退步过程。
这让人不禁要问,在这三十多年里,卡车司机群体到底怎么了?
要说最大的变化,就是在30多年间,卡车司机群体数量被几何倍的放大了。近日,来自新华社的一篇文章显示,如今,在中国已经有3000万的卡车司机。而在30年间,之所以卡车司机数量暴增,除却经济发展的需要外,另外,门槛较低也起了关键作用。
不再像三十多年前,要想成为卡车司机,社会上的驾驶培训机构几乎没有,只有从部队学习,然后转业成为卡车司机。现在,大量的车辆驾驶培训机构的成立,让取得驾照的渠道非常便捷,而且,厂家也提供了诸如分期贷款等便捷的购车通道,现在,要想成为一位卡车司机,对于一个普通收入的家庭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
无门槛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开卡车成了“备胎式”的职业,也就是说,如果我有自己的子女,我的第一愿望就说希望他能接受更高的教育,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职业;如果求学这条路走不通,而且也没用其他的路可走了,那好,我才会让自己的子女从事这份职业。这样以来,就导致现在的卡车司机普遍只有初、高中的文化水平,尽管不排除一些卡车司机素质较高,但是,受教育水平的高低决定了一个群体素质的高低,因此,整体来说,卡车司机群体更容易天生自带人类的种种“劣根性”。
更重要的是,现在对于卡车司机来说,已经没有了建立职业信仰的社会基础。众所周知,在国内要想开卡车,现在大部分是从轻卡、中卡起步,而对于这类车辆来说,一般都是个人形式购买,因此,对于这份职业来说,除了驾驶培训之外,一开始是没有任何的其他职业培训的。即便,一个卡车司机后来加入了一个大的物流公司,但在此类物流公司,大部分的职业培训也是流于表面,所以,现在的职业卡车司机,已经将“黄金时代”的自带的“军人”信仰社会基础破坏殆尽,可以说,如今的卡车司机,除了想着怎么赚钱,已经没有了任何的职业信仰。
大多数来自这个社会的最底层,容易自带人类更多的“劣根性”,没有任何的职业信仰,几乎处于一种被社会“隔离”的状态,从卡车司机的层面来说,中国的卡车文化大抵如此了。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眼下发展中国的卡车文化,不是盲目的去学习发达国家搞车辆的彩绘、改装,而是去构建一个引导卡车司机建立职业信仰、自觉改善自身素养的人文环境才是重中之重。
这大概是国内整个卡车圈未来10年,20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内的一个首要任务。
或许有人会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在我们这个时代,作为整个物流链里最辛苦,同时也是被”压榨“最多的一个群体,我们不能对卡车司机要求更多。但不管怎么说,卡车司机也是人,而人都对美好的事物心存向往,既然老一辈的卡车司机给我们构建过曾经的”黄金时代“,我们为何不也努力重拾自己的信仰,找回自己的尊严,让卡车司机这份职业再次”高尚“起来呢?
那么最后,便只剩下一个问题了:在这个时代,该如何构建利于卡车司机的人文环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