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聊江苏女神客车,带你看新世纪“江都仙女”的最终归属
上世纪后期,由于市场骤变和新品开发不成功,一度辉煌的江苏女神汽车集团最终走向下坡路。1996年后,《中国汽车工业年鉴》已不再对其进行统计,女神汽车逐渐淡出主流视线。2000年10月,女神集团将主要生产场地和设备租赁给香港宏运股份有限公司,而在此基础上成立的扬州宏运车业有限公司,从业务模式到产品范围都开辟了一条与女神完全不同的发展之路,是为“宏运系”。而保留了女神品牌和部分生产基地的女神集团,也依托分支机构不断延续血脉、甚至转生,“女神系”开始以另一种形象征战新世纪。
江都客车厂延续女神香火,樊川镇“仿欧”新品成就二次复兴
2002年,某广东客商看中了女神的品牌和依稀尚存的市场影响力,毅然北上“二次创业”,同年10月11日在樊川镇通江路8号注册成立了江苏女神汽车集团公司江都客车厂,由符康贵出任厂长。目前可查的同名同姓者为粤西地区某运输公司董事长,根据后文数据可知其主要销售方向恰为两广地区,或可间接证实为同一人,此处也待更多资料佐证。樊川镇位于今日江都区东北方向,距租给宏运的江都东郊女神基地40余公里,仍有空间上的差异。樊川镇自2000年以来以钣金之乡、汽配重镇闻名于世,是发展汽车改装业务的理想地点。在天时地利人和的多重加持下,女神依托旗下的江都客车厂重启造车业务,不过本次的“女神客车”更加务实,产品及时从轻型客车调整为大中型客车,力图抓住新世纪全国公路化、城市化和民工潮带来的巨大商机。

新世纪第一个五年,凭借与淝河/安凯厂的技术合作,享受到国内第一轮高速客运红利的德国Kässbohrer/SETRA,自然成为国内广大客车厂效仿的第一模板。而女神客车也以此为对象开发了一系列产品,2003年5月发改委第42批申报了JB6120W3豪华卧铺客车,采用东风日产柴DND6121RB46三类底盘,仿SETRA S215造型,结合国内长途客运的特点选择了卧铺客车作为切入点,额定载客42人,前/后乘客门结构,全空气悬挂,搭载日产柴11.67L、290马力柴油机,最高车速120km/h(彼时尚无限速说)。根据销售反馈,女神客车很快推出了国产动力版,即2004年7月发改委第73批的JB6121W豪华卧铺客车,采用玉柴7.8L、270马力或潍柴9.7L、260马力柴油机,最高车速调整为110km/h,前后悬挂调整为3/3或10/13片板簧,轴距调整为5.9米,产品做了较多经济性优化,可更好适应国内市场。随后女神客车又推出了普通座位版,即2005年3月发改委第94批的JB6120K/1客车,以当时最新的SETRA S315为造型蓝本,同样采用东风日产柴底盘,全空气悬挂或3/3、12/13片板簧悬挂,可选52/50或48/46座方案,可选东风康明斯8.3L、325/300/245马力或进口康明斯300马力,以及国产动力玉柴7.8L、300/270马力或7.3L、240马力柴油机,最高车速120km/h。
其实网上“女神利用宏运或广东客商保资质”的言论并无道理,彼时的女神集团并未遭遇资质危机,或说这在新世纪最初几年并非一个问题——无论是发改委2006年1月批量撤销WMI世界制造厂代号,还是工信部2012年7月《关于建立汽车行业退出机制的通知》都已是数年后的事,怎能“关公战秦琼”?

新世纪第二个五年,同样来自德国的NEOPLAN“异军突起”,并依托浙江青年汽车的传播成为大江南北的新网红车型,而女神客车也不失时机加入“仿尼大军”,于2006年5月发改委第121批申报了JB6122W卧铺客车和JB6122K豪华客车。两车均采用东风杭汽DHZ6120KR6三类底盘,针对长途客运特点保留了卧铺版和坐席版,前者采用左右前大灯各四个小圆灯组合、后者则采用方灯搭配方案,分别核载42人或53人,搭载玉柴8.4L、330马力或一汽7.7L、300马力柴油机,最高车速125km/h。如果不看车标,仅依靠以假乱真的欧系外形,在公路客运黄金时代绝对有额外的客流加成,而这也是国产“仿尼大军”们的生存之道。
女神2005年底获改装厂“全资质”,客改、货改和挂车类一应俱全

读者朋友或许记得,上篇笔者提及女神集团曾有一个位于江都武坚镇振兴西路的分支机构——特种车辆厂,成立于1997年3月,从事高空作业车和工程车,以及高压成套试验设备的制造,而这也是女神集团早期专用车业务的主体。在目前可查的汽车公告系统中,女神集团的首款车型恰为JB5070JGK高空作业车,申报于2003年3月经贸委第38批,利用江淮二类底盘改制,后还有东风、江铃、庆铃等5.28-13吨的不同版本。
而2006年7月发改委第124批,女神则申报了JB5070/1XGC工程车两款产品,利用宏运部分车身资源、扣装东风底盘,后悬以后改为敞开式货箱,便于各种工程救险器具装备。在2004年《江苏企业管理》的一篇文章中,江都市经济发展局提出:“抓好现有高空带电作业车和工程车上规模、扩批量;大力开发适销对路的专用车和特种车产品”,也是对女神集团专用车业务的最好肯定。由此可见,曾经的女神集团并不只是形式意义上的“集团”,而是确实形成多元化业务的联合体。

此外,女神集团还有其他专用车业务,例如2005年10月发改委第110批申报的JB5220GSN散装水泥车,采用解放底盘改制,罐体长6米、直径1.9米、有效容积14.35立方米,命名为女神-神力王。同年12月发改委第111批,女神集团还申报了JB9400半挂车,至此也拥有了客改、货改和挂车三大生产资质,称得上是一家资质齐全的民用改装车生产企业(消防/起重/油田等特种类不计)。
但有过从业经历的朋友都清楚,货改产品利润率相较客改类要低,挂车类则是汽车产业门槛最低的领域,二者都有属地化销售的色彩,单一企业的销量有限,完全依赖于销售个体对终端客户的资源把控能力。因此除了丰富企业产品线、开拓新业务以外,货改/挂车业务在短期内对产值收入和利率贡献率实在有限,而部分网文将其夸大为“种类多则销量大,利润自然提升”其实也是站不住脚的。
易主舜天却成女神绝唱,仿尼之风亦淡出历史舞台

经历新世纪初的短暂复苏,女神集团再次赢得了广泛关注。2007年3月,本地的江苏舜天集团江都工具对女神抛出了橄榄枝,开始利用彼时的经营主体江都客车厂继续征战江湖。舜天首先对已有的JB6122K/W系列进行快速系列化,该系列6年间累计销售203辆实是绝对主力,尤其卧铺版以116辆反比客运版的87辆更为畅销,也是一个时代的特有符号。其间销往深圳市招商局的2辆JB6122K1还单独做过媒体报道,但这也是其在鹏城的仅有记录。
2008年10月20日,舜天女神江都客车厂举行了JB6140W新品首发仪式,以及JB6123K型节油型旅游客车下线庆典,试图开辟全新领域。然而两款产品的表现也令人始料不及:大三轴在2008-2011年取得19辆的优异战绩(4辆座位版+15辆卧铺版),而旅游版却只在2010年的安徽六安实现1辆样车销售,女神试图由客入旅也无疾而终。在女神大三轴销量最好的2008年,其合计8辆甚至优于中通LCK、北方BFC、苏州金龙KLQ等知名企业,作为体量规模不大的客改厂已难能可贵(当年客改厂表现最好的是盐城中大YCK的10辆,也是另一个“被遗忘的角落”)。
2009年12月工信部第201批,女神客车申报了两轴座位客车的巅峰之作——JB6122KS双层客车,采用陕汽欧舒特SX6123LT92底盘,额定载客70+1座,搭载玉柴9.8L、375马力柴油机,最高车速125km/h,随即于2010年一季度销往广东茂名5辆,但这也是唯一可见的销售记录。2009年12月26日武广高铁建成通车,中国正式进入高铁时代,而公路客运的黄金时代也开始落幕,广大以“仿尼”为生的客改厂们终于不可逆转的走上了穷途末路,也包括本文的主角——女神集团。

其实通过2007年归属舜天后的表现可知,女神客车大多在年均40辆规模徘徊,只有2008年取得了88辆的“近百成绩”,而这也是舜天时代的最好水平。从销量TOP10的城市名单可知,舜天女神多年来都以两广和东南市场为主,销量近两百辆、占比超八成,是绝对的核心地区。显然这与原承包的广东客商资源背景不无关系,尤其在粤西、潮汕/莆田和广西部分城市有不错表现,诸如茂名、汕头、玉林等地。但自2011年起企业明显陷入危机,几乎是在瞬间就失去了两广的支持(终端客户因销售个体改换门庭而突然转向也是常事),市场急剧缩水至仅能维持江苏本地市场。
在经营愈发惨淡的大背景下,舜天集团难以为继,此时急于摆脱烫手的山芋反倒成为第一要务;而租用女神东郊场地的宏运车业,以及与其合作多年的江淮汽车开始重归视野。经江都市政府与江淮集团协商,双方于2011年10月19日签署投资合作框架协议,约定投资20亿元新建10万辆皮卡和SUV项目。2012年12月工信部第243批,江苏女神汽车集团正式变更为扬州江淮轻型汽车有限公司,曾经的辉煌一时的江都女神无奈交出了自己的“户口本”,延续了四十余载的造车历史也就此划上休止符。
至此江都女神历史告一段落,笔者也对同出一脉的宏运系历史进行简述,这也是不可忽视的“另一半”。由于宏运与女神后期多有时间重合,也常被各路网文误认为存在某种交集,甚至混为一谈。其实二者始终是保持相对独立的两条平行线,各有不同的业务模式和汽车工业目录,以下道来。
携手江淮集团、东风客底,宏运车业成江都“香饽饽”
早在上世纪,香港宏运公司就曾帮助国内诸多客车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并凭此建立了自己的朋友圈,对国内客车行业也有了自己的理解。新世纪来临后,面对国内城市化浪潮和西部大开发,香港宏运认为客车市场离“饱和期”仍有一段距离,因此毅然决定投资国内实业。

2000年10月,香港宏运股份有限公司投资830万美元,正式租赁女神集团位于江都东郊的场地和设备,注册成立扬州宏运车业有限公司,成为后来宏运系的母体。宏运车业租期30年,吸纳200多名工人,通过技改开始转型生产汽车空调、客车车身和模具。2001年1月,宏运车业与安徽江淮集团合作成立扬州江淮宏运客车有限公司,投资372万美元,成立设计中心、进行涂装、焊装生产线改造,开始成为江淮客车的江都基地。当年江淮宏运完成客车826台、空调4198套、模具2807套,实现产值2亿多元、纳税400多万元,迅速成长为当地的明星企业。
彼时江淮宏运在客运市场尚有不错表现,一度是交通部JT/T 325-2002初期的“9米以下高等级客车”最多的企业,还参与中汽客车公司星王牌的生产销售,例如ZA6790、ZA6791、ZA6900等。2002年7月,宏运车业诚邀东风客底公司,在自己的场地上组建了东风客车底盘有限公司江都宏运客车制造厂,在提供各种客车底盘的同时,还生产和销售东风系列客车,例如EQ6120LD3豪华客车和EQ6120WD3卧铺客车。
宏运客车自取改装目录资质,受挫“非典”后调整发展思路

也许是尝到了实业的甜头,宏运车业在2002年9月注册成立了江都宏运客车有限公司,试图直接参与国内客车市场竞争。由于我国汽车工业采取特殊的目录制管理方式,宏运若想入局依然需要获得“准生证”。恰好同城的邗江县微型汽车厂拥有民用改装类第(十)60号目录,改装生产大马牌、HWC系列产品,是极其理想的交易对象,2003年1月经贸委第36批,邗江微车厂目录正式变更为江都宏运客车有限公司,注册和生产地址更改为江都市新区扬泰路,不久变更为HKL企业代码,开始以大马牌形象征战客车行业。从早期作品来看,宏运客车与东风客底共同选择了SCANIA“大眼睛”车身造型,也有IRIZAR世纪造型可选,延续了彼时的另一种模仿之风。

未曾想我国2003年突遇“非典”袭击,客车、空调行业均遭严重影响,对新成立的宏运客车冲击极大,而精明的老板陈芝强也借机找准了宏运在江都的发展方向:做商用车行业的配套厂和代工厂,大可不必亲自下场。同年,宏运车业开始研发6608/6720系列车身模具,并成为日后企业发展的主力,也就是后来广为熟知的苏州金龙“小行星”系列产品。
此后宏运还开发了考斯特、6609/6730系列资源,并凭借丰富的中巴/中客资源吸引苏州金龙、厦门金旅将其设为加工基地,2011年更是获得苏州金龙KLQ6122B、校车系列以及江淮合客一款大巴新品的造型设计与覆盖件配套权,成为客车行业的“幕后英雄”。2010年5月,宏运车业还参股安徽江淮客车有限公司,而这也是另一家目录企业,即民用改装类第(十二)03号,进一步强化了与江淮汽车的深度合作关系。
江淮轻型车定位皮卡基地,女神系+宏运系觅得衣钵继承人

尽管客车业务受到“非典”冲击,宏运车业却也因此介入了货车领域。2004年3月,宏运车业全资子公司扬州宏运创投与安徽江淮集团合资成立扬州江淮轻型汽车有限公司,开始生产微卡、窄体轻卡等64种产品,2006年12月18日实现首个万台微卡下线,2007年针对农村市场推出江淮好运系列,并于次年参加“汽车下乡”活动。此后的故事开始加速:江都市政府与江淮集团2011年10月签约,2012年4月敲定江淮皮卡(SUV)生产基地项目,同年12月正式继承女神集团生产目录,2013年3月长江东路新基地开工建设,2014年12月28日建成投产,2015年4月推出江淮帅铃T6新一代皮卡……

2021年8月工信部第346批红头文件,江苏省出现了两个全新设立的专用车生产企业:第(十)198号的扬州女神客车有限公司,改装生产跃迈牌、YMZ系列产品;第(十)199号的扬州江淮宏运客车有限公司,改装生产洛昌牌、LCP系列产品。其中:前者由原江都女神集团实体公司班底人员成立,从渊源可知是女神的直接继承人,2022年11月更名为江苏跃迈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后者即前文提及的江淮宏运客车,在经历20年的生产基地定位后终于获得汽车改装目录,现已是宏运车业的全资子公司——女神系和宏运系最终都有了自己的衣钵继承人。
同时,获得女神集团目录的扬州江淮轻型车仍在如火如荼的发展皮卡业务,但也逐渐有了生产基地的味道,似乎并非单纯的改装车企业。而宏运客车目录则在2007年7月发改委第148批交易给了具有洪泉实业背景的江苏九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2008年9月工信部第176批更名为江苏九龙汽车制造有限公司,2015年6月工信部第273批正式升格为整车类第141号企业,这也是迄今为止江都地区唯一的整车制造企业。
至此,江都地区已拥有四个汽车工业目录企业,包括一块整车和三块专用车牌照。回顾往昔,这一切其实都源于1970年的江都女神汽车,尽管其目录继承者扬州江淮轻型车已放弃客改生产资质,但女神汽车依然在中国客车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而不应忘却。
最后引用伟人的诗词做结:“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完)
后附:《女神系和宏运系汽车工业目录、资质关系图》

文图:C3